久古
U17国少开局二连败提前出局、无缘参加2025年U17世界杯之后,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总结。4月8日,某知名媒体得出一个结论:主教练上村健一有可能被足协彻底弃用。但个人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觉得现在下这个结论为时尚早,因为上村健一应承担的责任或许只有一半。理由有二:
第一、上村健一:缺乏大赛经验,备战存在多个问题
有报道称,输给乌兹别克斯坦当晚,宋凯连夜组织中方管理团队和教练组召开了总结、分析会。内容主要有两点,
一是成绩不能令人满意、没有达到球迷的预期;二是要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这两场比赛与去年10月份在大连对阵韩国队比赛时判若两队?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打韩国队时的表现是昙花一现,还是球队原本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因备战出了问题才导致这样的结果(指出局)?
关于第二点的几个问题,马姓知名媒人(从集训到比赛一直随队)给出的自己的答案:
1、备战初期就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主要是国际比赛少(去年10场:今年只有2场),缺乏大赛经验的上村健一除了按照预选赛的方式以及自己的设想进行备战之外,甚至因为害怕输球影响士气而“婉拒”热身赛邀请。
2、上村健一忽视了高原对球员身体和比赛的影响(中方曾提醒,但他不在意)。3、备战过程的训练强度和密度比预选赛之前低(主要原因是在三水训练时多名主力球员受伤),而亚洲杯的对手实力又比之前的热身赛和预选赛要高得多。
第二、管理部门:缺乏宏观把控的能力
上述3个“答案”,足协青少部青少部其实非常清楚,特别是前两个。由于世少赛扩军、亚洲参赛名额增加了1倍,亚洲诸强都非常重视。但同样缺乏大赛经验的管理部门,“因为不人经历过大赛”,对国少的备战计划根本无法进行宏观的指导,更谈不上把控,任由上村健一凭个人感觉进行。
说白了,就是业务能力水平有限,提不出有意见和建议。事实上,热身赛、特别是国际热身赛少得可怜,不少媒体当时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异议。而包括高原问题,媒体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提醒教练组要注意,并建议到相应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个问题,就连最普通的球迷都知道。但除了上村健一“不在意”之外,“中方”也只是履行公事般“通报”了事。
结果就是,两场比赛,国少队基本上70分钟左右体能急剧下降。乌兹别克斯坦主帅伊斯莫伊洛夫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直白地说:中国队在60分钟后会感到身体疲惫,我要求球员施加更多压力、打得更有侵略性。这也解释了球迷看比赛时,看到国少队为什么体能这么差、而对手逼得这么凶,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与预选赛时判若两队的根本原因。原来这一切,早在备战时就已经注定了。而密切关注自己的对手,对这一切早已胸有成竹。
在高原打比赛,空气密度和风速等因素,除了球员的身体状况之外,对技术的发挥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判若两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分析,个人认为,上村健一的责任非常明确,主要就是大赛经验和在高原比赛两个常识的“缺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水平的教练,这是毋庸置疑,预选赛的表现也已经得到了证明。
但聘请了这样一名主帅之后,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说白了,如果专业知识足够、管理内行、经验丰富,U17国少就应该多参加一些国际比赛;而训练的强度与球员的伤病矛盾,这很专业吗?难度真的大到无法解决而只能听任主教练降低训练量、不安排热身赛吗?
就算专业水平有限,因噎废食这个成语都不懂吗?职业联赛中的“云南红塔”没听说过,云南玉昆总该知道吧?中超其他球队到人家的主场打比赛需要针对高原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不会不知道吧?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你在这岗位上干嘛呢?你又何德何能、凭啥坐在那个椅子上?
仗打得好不好,除了部下英勇顽强之外,将军的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更是关键因素。将军都是外行,怎么做决策?又如何指导前方将士?先打东还是先打西、是穿插包围还是正面强攻、战斗中出现了突发情况又如何应对、需要提供哪些支援和帮助等等,指挥部都一头雾水,而任由部下按自己的想法乱打一气,这仗不败才怪。
就像诸葛亮,纵有盖世本领,但禁不住阿斗在后方的折腾,最终是六出祈连而一无所获,自己还气死在五丈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少无缘世少赛,上村健一最多只负50%的责任。另外的50%,我认为在管理部门,有人失职了。如果上村健一因此被“彻底弃用”,只能说,有人是想甩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