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新闻这一刻》栏目利用10分钟的时间,专题报道海棠街以“三微四景”为抓手,把群众身边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升级实施“三微四景·新邻里计划”,共建共创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美丽社区。

津南区海棠街道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党建引领精微共治,在津南区率先实施“三微四景”民生项目。今天的演播室现场邀请到了津南区海棠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明月,一起来聊一聊海棠街道如何精微共治,通过一系列小变化微提升,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场景。


海棠街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明月介绍道:“'三微四景'就是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微提升打造经济发展场景、便民服务场景、公共文化场景和文明实践场景,我们把'三微四景'作为书记项目,由街道党工委统筹推进,明确3-6个月为一个实施周期,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按照急难险重,分批组织、压茬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从向群众征求意见到最后开展群众测评的全过程机制。把'我们认为'变成'群众认可',切实的保证'三微四景'项目真正的走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知香园社区儿童乐园游玩的居民说道:“自从提升改造之后呢,几乎每天呢,我们都在这玩,玩的非常非常的开心,有的时候都是流连忘返哈哈,舍不得走。很开心、很幸福、很快乐!”


正在使用智能物资回收柜的居民说道:“好处多多!把不用的东西扔进去,能换水,也方便了大伙,我觉得挺好的。你像那垃圾桶呀、洗衣液呀,都是咱大伙家庭必备的东西啊。楼道里也干净了,安全隐患也少了。”


海棠街道知香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莹介绍道:“去年呢,我们一共完成了13个'三微四景'项目,以需求为导向,我们首先得先为居民解决问题,居民才能够更好的去融入我们整个社区的这个大家庭,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来。也是想通过这些可感可及可视的微小事微实事,不断提升我们辖区居民居住在小区的这种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海棠街限时限地便民餐车点位上,海棠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中队长袁璐文介绍道:“像这样的点位我们整个街域一共有16个,施划了210个餐车点位。我们也制定了《海棠街限时限地餐车考核办法》,从用电用器、限时限地、垃圾分类等各个方面对餐车公司进行考核,既为咱们院校师生和周边居民留住了烟火气,又换来了好秩序。”


海棠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明月对2024年“三微四景”项目介绍道:“去年一年,我们通过三个批次共完成了102项小而暖、小而精、小而美的'三微四景'项目,共投入资金2324万,实现了用1.5%的街道资金,撬动社会力量66倍的民生投入。2024年三微四景项目全部完成以后,我们通过随机的走访交流,包括电话采访等多种形式,对每一个项目开展了不少于300户的满意度测评,大家对所有项目的整体满意度是94.2%。”


在2025年“三微四景·新邻里计划”重点项目“遇见·新邻里”共享空间里,文德花园社区居民说道:“我觉得仿佛我们的生活呀,总在家里闷着不行,得出来活动跟大伙见面才好开心吧。”


文德花园社区居民说道:“在我们家周边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可以供我们居民休闲、娱乐、学习和体验的这样一个免费的空间,大家在周末或者休闲的时候,都可以来到这里,也拉近了我们和邻居之间的感情。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海棠街道文德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贾兆月介绍到:“我们打造了这个邻里会客艺术区,还有我们的多功能的这个创享教室,就是为了满足居民多元化的这种文化需求。我们打造这个空间的核心理念呢就是想用空间唤醒邻里、用我们的服务连接人心,让这个空间真正的回归于我们的居民,让居民成为这里的主角。”


海棠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明月介绍道:“海棠街道是2021年5月成立的一个新街道。我们街道的居民60%以上是外来人口,呈现一定程度的生人社会的特征,邻里之间不太熟悉。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我们是在去年'三微四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升级版新邻里计划,也就是说更多地践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工作理念,按照'3+7+N+X'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具体来说,3就是打造三处综合性的共享平台。就像刚才我们片子中看到的文德花园的'遇见·新邻里'共享平台;7就是针对像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开放的有针对性的像助餐、托育、技能提升等特色的场景;N是指在小区内打造更多像共享菜园、共享自习室等由群众自主性的这种空间;X就是继续做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实事。我们想通过一年的时间,使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的提升,也提升我们城市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来源:新闻这一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