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海军开启了下饺子模式,先后建造了多型战列舰,体现了美国雄厚的造船业实力。但客观评价的话,美国海军在战列舰技术上与欧洲列强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直到“缅因”级战列舰的出现。“缅因”级战列舰采用了最新式的克虏伯装甲,305毫米/40倍径舰炮,并且航速也得到改善,整体技术水准丝毫不逊同时期欧洲一流战列舰,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战舰。


“缅因”级战列舰

首先大家不要把“缅因”级战列舰跟美国早期“缅因”号铁甲舰搞混了,“缅因”号铁甲舰1898年在古巴哈瓦那海港已经爆炸沉没了,“缅因”级战列舰1902年才开始服役。其实美国海军在建造“缅因”级战列舰前已经建造了9艘战列舰(4个型号),但都不理想,要么适航性不好、要么航速太慢,或者主炮威力有限,等等。为了追赶欧洲列强,美国海军计划建造新型战列舰能够综合装甲防护(最好采用最新式的克虏伯装甲)、适航性、航速以及主炮火力等因素,但由于缺乏经验,美国海军也苦恼,就算财力允许也不能随便试验,毕竟一艘战列舰的建造费用可不是个小数字。

不过有个机会送上门来,同时期的沙俄正在加强远东海军实力,准备跟新崛起的日本海军掐架。由于沙俄自身造船能力不足,不得不向国外订购军舰,除了向法国、德国订购外,也向美国订购。沙俄向美国订购了1艘战列舰和1艘防护巡洋舰,前者是“列特维赞”号战列舰,后者则是大名鼎鼎的“瓦良格”号防护巡洋舰。


“列特维赞”号战列舰

俄国人原本计划建订造排水量15000吨的战列舰,但由于旅顺船坞的限制,只能将吨位控制在12000吨上下。负责建造任务的美国克朗普造船厂需要在30个月的合同期内(这个期限可不容易)完成了该舰的建造,并且战舰最大航速设计目标为18节,而当时美国自己的一票战列舰最大航速才16节。“列特维赞”号的造价为436万美元,相当于96万英镑或者654万两白银。“列特维赞”号建造也有一些波折,但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造并交付沙俄海军,沙俄海军对这艘集合当时最新技术的战舰非常满意。

美国海军对“列特维赞”号也非常看重,并要求美国造船厂按“列特维赞”号来设计美国海军下一代战列舰,新型战列舰被命名为“缅因”级。并且一造就是3艘,即首舰“缅因”号、二号舰“密苏里”号、三号舰“俄亥俄”号。


“缅因”号铁甲舰

“缅因”级战列舰主要性能:舰长120米,宽22米,吃水7.9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356毫米,指挥塔装甲厚254毫米,舷侧装甲带厚229毫米,甲板装甲厚102毫米,标准排水量12000吨,满载排水量13500吨,舰员编制561人。动力为2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6000马力,双轴,航速18节,续航力5660海里/10节。配备4门305毫米/40倍径主炮,2座双联装,船艏艉各一座主炮塔。另有16门152毫米/50倍径速射炮,6门73毫米速射炮,2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别看“缅因”级舷侧装甲带厚度只有229毫米,但防护能力却很强。因为采用了最新式的克虏伯装甲,在拥有优秀装甲防护能力的同时控制好装甲整体重量。根据英国海军于1915年发布的炮术手册,在面对无被帽穿甲弹时,15英寸的锻铁=12英寸的钢面铁甲=12英寸的钢甲=7.5英寸的哈维硬化装甲=5.75英寸的克虏伯硬化装甲。


正在停靠在码头

同时“缅因”级采用新型Mark 3型305毫米/40倍径舰炮(加装了镍钢膛管),比老式的305毫米/35倍径舰炮强。也比330毫米舰炮强,虽然口径上不如,但射速快,综合作战能力更强。Mark 3型305毫米舰炮总共生产了42门,被安装在“缅因”级战列舰以及“阿肯色”级浅水重炮舰上。“缅因”级的副炮也很强,配备16门152毫米/50倍径速射炮,同时期日本海军最强的“三笠”号战列舰不过是14门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

航速上“缅因”级也明显快于美国海军以往的战列舰,最大航速达到18节,这也是当时世界一流战列舰水准。例如日本海军的“三笠”号战列舰最大航速也才18节,“三笠”号由英国建造,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


很漂亮的一艘战舰

总而言之,“缅因”级的服役标志着美国海军战列舰设计建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真正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战列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