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原创声明:本文系真实新闻案件改编创作,但并非新闻,情节均为虚构故事,部分内容来源官方媒体,因涉及隐私,人名部分为化名,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
刑事审判参考报《杜培武故意杀人罪一案错案纠正纪实》
王壮和王倩在车里被枪杀,两人当场死亡。
警方调查时发现,杀人凶器是杜培武的配枪。
这一发现让杜培武瞬间成了案件的头号嫌疑人。
“我没杀过人,你们不能冤枉我,不能刑讯逼供!”
杜培武满脸涨红,额头上青筋暴起,拼命地喊着。
“我真的是冤枉的,我没有杀人!”他声音颤抖,带着哭腔,可没人相信他的话……
杜培武出生在山东,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很早就跟着家人搬到了云南。
他读书时成绩一直普普通通,在班里总是处于中下游水平。
不过运动场上,他就像变了个人。
学校开田径赛,他常常能拿到好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怀着对警察的向往,杜培武成功考入了警察学校。
有一回他在校园小道上偶然碰到了美丽的学妹王倩。
杜培武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心脏不受控制地快速跳动。
从那以后,杜培武总是找机会接近王倩。
两人熟悉起来,感情也越来越好,很快就恋爱了。
在警校时,杜培武还结识了好兄弟王壮。
王壮学习成绩好,警务技能训练也很出色,是大家眼中的才子。
他们三个人在警校的日子里,关系特别好,常常一起学习训练,周末还会相约出去玩。
毕业后杜培武凭借在警校学到的知识和出色的体能,进入戒毒所工作,一步步当上了科长。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和戒毒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王壮在公安局发展得也很不错,因为领导能力强、洞察力敏锐,一路升职,成了副局长。
他处理复杂案件时果断又有智慧,同事们都很佩服他,上级也十分认可。
王倩毕业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做出了成绩。
和杜培武结婚有了孩子后,她把重心放在了家庭上,每天照顾丈夫和孩子,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日子久了,杜培武和王倩的婚姻渐渐出现了问题。
杜培武工作太忙,经常加班,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都回不了家,对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
王倩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时间长了心里难免觉得孤单寂寞。
正好王壮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到昆明出差,有时候会借住在杜培武家。
一来二去王倩和王壮接触越来越多,两人之间渐渐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
有一次杜培武又因为工作忙,好几天没回家。
王倩和王壮单独相处时,没能控制住自己,跨越了道德的底线。
可他们没想到,这个错误的行为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
那天王倩和王壮相约在车里见面,没想到遭遇了枪击,两人当场死亡。
警方调查发现,凶器竟然是杜培武的配枪,杜培武立刻成了头号嫌疑人。
警方猜测,杜培武可能是发现了妻子和好友的不正当关系,一时冲动持枪报复。
杜培武联系不上妻子心里着急,正打算回家看看,还没到家门口,就被警方逮捕了。
审讯室里灯光惨白,气氛压抑。
警察坐在他对面,目光紧紧盯着他:“你老实交代,案发时你在哪里?都干了些什么?”
杜培武心里又着急又委屈,他坐直身子急切地说:“我真的是冤枉的,我那天一直在单位加班,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有同事可以作证啊!”
可警察并不相信他的话,为了验证他有没有说谎,决定用测谎仪对他进行测试。
结果测谎仪显示杜培武在说谎,这让杜培武震惊又绝望。
他心里想:“我明明说的是实话,怎么测谎仪会这么说?难道我真的要被这机器冤枉成杀人犯吗?”
“我真的没有杀人,我是被冤枉的!”
杜培武在拘留所里,每天都在不停地念叨着这句话,可没人听他的。
刑侦专家分析案件后认为,凶手很可能是熟人。
因为现场来看,凶手开枪很准,两枪都近距离打中心脏。
这种射击水平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很可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警察。
这样一来所有线索都指向了杜培武。
杜培武在案件调查中,发现警方办案有很多问题。
他只收到了传唤证,按规定传唤证只能让警方扣押嫌疑人12小时,可他被关了十多天。
警方没有确凿证据,就因为他有犯罪动机,就把他软禁起来。
软禁期间,杜培武受尽了折磨。
有的办案人员为了让他认罪,对他又打又骂。
“说,是不是你干的!”一个警察一边扇着杜培武的耳光,一边恶狠狠地问。
他们还强迫杜培武下跪,给他上背铐,杜培武疼得昏了过去,他们就用水把他泼醒,继续逼问。
杜培武精神崩溃,实在受不了这种折磨,只能违心地承认了罪行。
而这时,在城市一个偏僻的地方,几个心怀不轨的男人正在偷偷谋划着一切。
一个男人,眼神阴冷,手里把玩着一把枪,冷笑着说:“杜培武这小子,真是倒霉,让他当替死鬼,也算是他有点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