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永定法院“永法导师讲堂”第三讲开讲,执行局副局长陈志银作为第三期导师,为永定法院青年干警开讲授课。
导师简介
陈志银,现任执行局副局长,一级法官。从事执行工作长达七年,执结各类执行案件2400余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获“办案标兵”“永法之星”等荣誉。
课堂风采
为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减少当事人诉累,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陈志银以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5月28日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协调运行的意见》相关条文的解读开题,结合其多年来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如“调解明确抚养权后未将孩子还给抚养人,抚养人申请执行”“不动产的交付是否包含中央空调等附属设施”等典型案例,作《审执衔接问题探索》专题授课,分享其在日常执行中所遇到的审执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就如何保障审执衔接的高效顺畅提出见解,旨在让青年干警在今后的审判执行工作中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审判执行质效。
课堂心得
立案庭法官助理
肖剑芸
本次永法导师课堂上,陈志银法官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深刻诠释了“审执兼顾”理念的现实价值。我深切感悟到,裁判文书中的每一处权利义务界定,都需以可执行性为标尺,方能筑牢司法公信力的根基。身为法官助理,我将以审执一体化理念为指引,在辅助案件研判时同步嵌入执行思维,既注重裁判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更关注判决落地时的实操效能,通过细节处的严谨务实,让司法裁判真正“落地生根”,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绽放温度。
岐岭法庭法官助理
陈裕晖
作为第二批“传帮带”结对干警,我深感荣幸,更心怀感恩。导师以“授人以渔”的耐心,将多年积累的审判实务技巧、群众工作方法倾囊相授,让我在案例研讨、文书撰写中领悟到司法智慧的精髓。导师用严谨的作风诠释法律人的初心,以“手把手”的指导带我们突破业务盲区,更以“心贴心”的交流传递司法为民的情怀。每当遇到疑难案件,导师总能用抽丝剥茧的思维和春风化雨的方式点拨迷津,让我明白法律不仅有尺度,更应有温度。作为青年干警,我将以导师为榜样,在传承中创新,在实干中成长,让法治信仰在薪火相传中愈发坚定。
执行局书记员
童国洋
参加专题讲座后,我对“司法文章”的前后呼应有了更深的了解。当制度缝隙中飘落当事人权益的碎片时,衔接机制便是穿针引线的绣花功夫。讲座中提到的扶养纠纷案件和刑事涉财问题的审执衔接问题,让我直观感受到审判需要前瞻目光,执行需要刚柔并济,裁判文书中的每个数字都系着民生冷暖,审判时的“多写一笔”,恰是执行时的“关键一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关注审判与执行的衔接,精研业务为审执协同,关注细节促审执衔接,“如我在诉”保人民利益,“如为我执”护民生正义。
供稿:张世椿
编辑:苏艳梅
审核:李汉臣
监制:阙哲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