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等媒体报道,4月8日,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明确表示,伊朗和美国将于4月12日在阿曼举行“间接高层会谈”。显然,急于稳定中东局势的白宫,准备直接冲上前台和伊朗谈判了。对此,很多俄罗斯专家都指出:今时不同往日,20多年前能够轻易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国,现在很难针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强攻了。纵观他们因此列出来的原因,有三条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条,美国再拼凑不出当年的反伊联盟。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美国通过长达一年的外交运作,成功组建了包含49个国家的“意愿联盟”。彼时全球尚处于“9·11事件”的震慑中,欧洲传统盟友虽存疑虑,但西班牙、意大利等仍提供实质性支持,阿拉伯国家也默许美军使用基地。

然而当前局势已发生根本逆转:加沙的战局,令美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已经非常微妙,沙特与阿联酋的战略自主倾向,土耳其的骑墙表态、使得美军难以复制伊拉克战争期间依托中东基地的部署模式。

此外,欧盟因贸易战及乌战问题,现在和美国也是一副貌合神离的状态,以至于北约这张牌连带着也不好打了,向来讲究战略自主的德国和法国,更是坚决反对军事冒险,即便英国也因国内反战压力难以全力配合,这与布莱尔时代“无保留支持”形成鲜明对比。当然,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后的力量,也远超22年前,从而让敢于攻击伊朗的美国,将面临远超伊拉克战争时期的国际舆论与政治压力。



第二条,美国财政难以承担高额的军费。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耗费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30万兵力远程投送,动员了125艘战舰与700架战机,总开支按现值计算,约1.7万亿美元。现在,美军若要对伊朗动武,军费的门槛将呈指数级上升。

首先,除伊朗的抵抗之弧之外,伊朗本身国土面积就四倍于伊拉克,地形复杂且军事现代化程度更高,其弹道导弹库(超3000枚)、无人机作战体系及潜在核威慑能力,迫使美军需投入至少50万兵力与更庞大的海空力量,才有胜算,仅初期预算或突破2万亿美元——这对债台高筑的美国财政而言近乎天文数字。

此外,美军在中东的艾因·阿萨德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等均处于伊朗导弹射程内,战时可能首轮即遭瘫痪。而迭戈加西亚等远距离基地的投送效率,则难以支撑高强度作战。这一切,对于本身就陷在乌战泥潭的美国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成本,遑论现在美国内部因社会分裂而导致的动员机制不畅了。



第三条,区域战争有可能引发全球危机。与当初萨达姆政权只能被动挨打不同,伊朗具备多维度非对称反制手段。首先,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可瞬时切断全球20%原油供应,引发国际油价飙升,这种“经济核弹”将重创美欧通胀体系,并触发新兴经济体反噬,引爆很多地区性冲突。其次,依托也门胡塞武装封锁曼德海峡、黎巴嫩真主党袭击以色列、伊拉克民兵打击美军基地,伊朗可开辟多条战线消耗美国资源;最后,伊朗的核模糊战略,很可能打开核威慑的潘多拉魔盒,威胁整个人类的文明。

因此,今日美国若执意对伊朗开战,不仅无法复现2003年的“速胜模式”,反而可能成为加速其霸权崩塌的催化剂。国际动员能力萎缩、军事经济成本失控到对手反制手段升级,这三大难点,将共同构成一道现代帝国无法跨越的“高墙”。正如俄罗斯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警示的那样:请不要表演情绪!美军地面进攻伊朗的可行性,应当只是百年变局中的又一则神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