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以来,清镇市司法局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径,推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攻难点、解痛点、疏堵点,扎实做好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积极贡献力量。



  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软硬件建设同步发展,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监管、安置帮教工作,清镇市人民政府充实帮教队伍,提供经费保障,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清镇市司法局通过社会购买服务,充实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并与贵阳市心悦心理咨询公益服务中心合作,由该中心提供4名社区矫正志愿者参与清镇市司法局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社区矫正社会公益性服务。

  在硬件建设方面,清镇市司法局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和贵阳市司法局的要求,建成清镇市社区矫正中心监地视频会见系统,加强监所服刑罪犯与家属亲情远程会见,促进在押服刑罪犯认罪服法,认真改造。2024年,开展与监狱服刑人员视频会见170人次。

  同时,清镇市司法局通过五项常态化措施严格规范执法。

  警示教育管理常态化。“今天大家对监狱有了更多了解,如果你们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被收监执行,你们面临的将是铜墙铁壁……”2024年10月18日,清镇市司法局联合清镇监狱对在册77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监狱行”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让社区矫正对象走进监狱“沉浸式”参与各项活动、听取罪犯现身说法等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高墙内外服刑的差异。据清镇市司法局副局长许玉平介绍,该局还专门编印了《社区矫正警示教育手册》,实现社矫对象人手一册。并在集中监管时间,组织学习《社区矫正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审前评估评审常态化。对监狱、法院等单位的委托调查对象,清镇市司法局按照严格程序,依法调查的原则,采取实地走访、见面谈话或其他有效方式,在对其家属、户籍所在地(原居住地)村居委会、受害人等进行调查询问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审前评估委托函》,确保审前评估结果成为法院、监狱的第一手资料。

  集中时间监管常态化。清镇市司法局定时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司法所学习、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使司法所对每名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活动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电子核查监管常态化。开通社区矫正手机定位核查管理平台,清镇市司法局将局机关干部与司法所结对,协助司法所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的监管模式,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行踪,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

  联合执法检查常态化。清镇市司法局同清镇市人民检察院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讨论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衔接社区矫正基础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矫正效果,清镇市司法局还将“社会购买服务”“联合监管”“亲情监管”“自我监督”“专题教育”等引入社区矫正,创新监管模式。据介绍,将“联合监管”引入社区矫正,即在村(社区)成立“社区矫正教育转化工作站”,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教的模式,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教育、就业等帮扶;将“亲情监管”引入社区矫正,即通过召开社区矫正对象监护人(家属)座谈会、入户与家属谈心的方式,大力加强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感,同时听取监护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建议,争取监护人对矫正工作的支持,积极配合司法所共同做好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教工作;将“自我监督”引入社区矫正,即与社区矫正人员签订《社区矫正人员自律书》,增强监管的实效性;将“专题教育”引入社区矫正,即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到监狱、禁毒教育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培训。

  “家庭教育中有这样8点内容是不容忽视的……”今年1月8日,清镇市司法局联合贵阳春阳社会工作公益服务中心,在春节前为社区矫正对象举办了一场以“减少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和家庭责任感”为目的的家庭教育讲座,旨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塑家庭观念,提升个人素养,更好地回归社会。

  “这是我们将‘社会购买服务’引入社区矫正的一个具体活动。”清镇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孙宏燕介绍,清镇市司法局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与贵阳“春阳”社会公益组织签订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协议,由“春阳”组织定期对清镇市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辅导、应急处置培训等培训。

  2024以来,清镇市无社矫对象脱管漏管、重新违法犯罪情况。下一步,清镇市司法局将持续优化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为推进清镇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牟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