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今高价接盘大虹桥、临港二手房的最惨。

买这些区域新房其实都还好,大虹桥蟠龙天地、万科天空之城、虹庐湾新房6万多,现在账面还有盈利。

真正套住的是9万多接盘二手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他们高位买入抬高了房价,制造了倒挂。

随着新房源源不断的入市,二手房终于顶不住了。

2022年环二就讲过,只有新房涨才是真的涨。

二手房涨了,新房不涨,早晚把你拉下来。

现在二手房回落、新房大涨,有些区域买新房反而成了韭菜。



今年新房全面提价,华润新杨思项目没破12万,确实也比之前贵了。

黄浦豪宅提价、瑞虹新城提价、大宁提价、北蔡楔形绿地提价。

很多地方新房开始“正挂”,比附近次新房还贵。

现在新房触发积分越来越难,也侧面说明倒挂逐渐消失。

其实新房限价打开后,开发商定价时都会参考次新二手房。

一般情况要比次新二手房贵10%,通过产品升级、营销能力,也能快速卖光。

唯一的问题是,次新二手房有没有可能高估?

2021年以来二手房暴跌,跌幅上老房子比较大,次新房相对保值。

前滩次新大三房跌幅才10%,联洋跌幅高达40%。

次新房跌幅小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局部供需失衡。

2021年以来推出积分制,认购率大于130%的楼盘限售五年。

意味着2021-2024年的优质次新二手房现在0供应。

能拿出来卖的都是认购率达不到130%的垃圾楼盘。

次新房很少保护了二手市场,房价才没暴跌。

2026年后限售陆续解除,优质次新二手房集中入市,次新房还顶得住吗?



仅徐泾地区就有28期限售待解除,对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

不要把大虹桥当成普通自住板块,大虹桥当年收割了全市600万的高分选手,很多交房就要卖房置换的。

就冲倒挂买的大虹桥,其实自住并不匹配的客户很多。



虹口、杨浦、闸北一带限售二手房也不少。

如果2026年后次新房市场供需关系扭转,局部供大于求,价格有没有可能回调?

次新房有泡沫,新房有没有?

更可怕的是,次新房可能下跌,新房不能跌。

这种情况下再买新房,就是赤裸裸的韭菜了。

私信免费咨询更多板块买房避坑建议



新房由香饽饽变镰刀,核心就是价格对比变了。



新房不断的涨,二手不断的降,攻守易形。

2022年联洋仁恒河滨城15万,浦西内环新房11万多。

2024年底联洋仁恒河滨城10万,浦西内环新房12万多。

一个降了5万,一个涨了1万,新房价格优势下降了6万。

这次新房的涨价整体性的、有预谋的。

上海楼板价突破10万的土拍一共7次,其中6次出现在“止跌回稳”提出后。



提高新房价格,就是实现止跌回稳。

高价接盘的就是实现止跌回稳的工具。

你们不接盘,新房价格涨不动,还怎么止跌回稳。

金陵华庭卖得很好,很多人当成最后一个倒挂盘。

备案价18.9万/㎡,隔壁翠湖天地成交价25万/㎡,买到就赚30%。问题是二手市场上25万/㎡买翠湖天地和买金陵华庭的是同一群人吗?

问题是上海5000万以上豪宅,二手市场上一年才成交几套?

我们希望金陵华庭二手房都卖到5000万,市场容量允许吗?

绿城徐汇滨江项目火遍上海,据说要带领徐汇冲击20万/㎡。

问题是绿城比得过24年开盘的香港置地启元吗?

启元17万8入手,二手市场19万就能甩卖,绿城的业主拿房后19万敢卖?

其他项目不讲了,招商曹家渡、宸嘉龙华等等一个道理。

总之,现在买新房最大的遗憾是,恰恰买在提价后。

周日沙龙接待了一组客户,要卖掉唐镇三兄弟打新,被环二拦住了。

朋友买了徐汇滨江御江廷,当时自己卖掉房子积分也很高,但是怕有风险就没操作。

现在看到朋友赚钱了心里不平衡,也想置换打新。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才去打新就成了楼市红利本身。



现在才想起来打新赚钱,是没理解“止跌回稳”的用意。

为什么要救楼市?是因为之前土地卖得太多,现在土地卖不动了。

这里省略350字,大家都懂。

不懂的就私信问问。

上海有些地方土地还很多,供应能力接近无限。



大虹桥仅前湾土地储备就超过27块,你能想象27个新房冲击有多大吗?

徐泾三年开盘28次就把市场打成这样子,前湾27个楼盘,随随便便就开盘50多次。

不敢往下想。

反正买新房的,多看看周边土地储备吧。



新房的第四个冲击就是“好房子”,是新版的《住宅项目规范》。

两会期间提出“好房子”,环线已经做过解读,可以点击阅读旧文《要牺牲掉二手房?》。

3月31日国家公布了新版的《住宅项目规范》,编号GB55038-2025,今年5月1日实施。



原文长达23页,需要的朋友加客服微信索取

新闻一公布很多“专家”出来解读,说上海老破小要被抛弃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会扯上老破小,明明没任何联系。

买高品质新房的和买老破小的两类人交集都没有。

新能源汽车火起来油车打骨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面向同一群人。

某品牌号称要把BBA客户一把全吃掉。

但是自行车没因为新能源汽车降价吧?

买优质新房的客户,老破小都不带看一眼。

“好房子”概念打出来,真正分流的是买次新房的客户。

本来2017-2025年的新房是iPhone,老破小是诺基亚。

现在好了,后面的“好房子”成了iPhone,他们希望2017-2025年的次新房成为诺基亚。

这样才能继续保持新房的垄断地位。

上海有些新房品质已经很高,完全在新版《住宅项目规范》之上,短期不会落伍,风险就小很多。

以上是环二对新房市场的几点担忧,并不是完全否定新房。

实际上环线推荐了不少客户买新房,就好像2022年环线也推荐过客户买二手房。

房地产市场不是二极管,不要那么极端。

只是还有很多客户痴迷打新、盲目打新,需要给这些朋友提个醒。

过去三年倒挂新房是鱼饵,现在有些新房成了鱼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