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首个出现在国外邮票画面上的中国运动员,被瑞典邮政局纪念,被意大利乒乓球界称为“乒乓教父”;他也是为中国乒乓球队培养出众多冠军的优秀教练,从无锡市少年冠军走向亚洲乒乓球协会主席;不过当他谈起自己的人生骄傲,却总是离不开妻儿……他就是蔡振华



少年天才,在世界乒乓球坛大放异彩

蔡振华出生于无锡,在其他孩子们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打乒乓球,一路从无锡市少年冠军,走到了国家青年乒乓球队里。在1979年斩获世界乒乓球赛男团冠军,在此之后,将包括男双冠军、男单亚军等奖项统统收入囊中,在国外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在瑞典邮政局为第三十七届世乒赛发行的纪念邮票中,有一枚就是蔡振华比赛的场景,可见一斑。在转行教练后,他曾经短暂担任意大利的主教练,将意大利队成绩提升至世乒赛团体第七,深受尊重。

在回国后,他也全力以赴,用自己的经验结合科学的理论,为中国乒乓球队培养出刘国梁、孔令辉、马琳等众多世界冠军。之后,蔡振华进入体育管理界,对跨界的职位也投入自己的努力。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到中国足球主席,再到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都兢兢业业。



机缘巧合,与妻子坠入爱河

而谈起蔡振华与妻子黄胜的爱情,则颇具浪漫色彩,起源于蔡振华的一见钟情。当时,蔡振华在北京观看越剧《玉堂春》,对舞台上的“苏三”一见钟情,由于沉迷于苏三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演出形象,从而对台下的演员黄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颇为有趣的是,黄胜因为不关注体坛的消息,所以并不知道蔡振华在乒乓球界的名气和地位,这让她在朋友介绍时也反应平平——但某种程度上,这样两人的反应才更加真实,感情也更加纯粹。

蔡振华看到黄胜的表现也并不气馁,反而有了追求的动力,开始用细致的关怀和真诚打动黄胜,最终也真的成功,两人就这样坠入爱河,走入婚姻殿堂。如果说恋爱前是蔡振华付出更多追求的话,那婚后反而是黄胜为了家庭贡献颇多。

在国内时,她在剧团迁往上海前夕,选择放弃在越剧团的工作,留在蔡振华的常住地北京;来到了国外后,她明白蔡振华的任务是进行乒乓球上的技术专业交流,所以默默承担起了为其保障后勤的工作。



黄胜主动学习意大利语,曾经担任蔡振华与队员间翻译的工作,并且为了能让丈夫在异国他乡也吃到家乡味道,她自己去了解中国超市的位置,购买食材后回家烹饪。蔡振华是无锡人,喜欢吃家乡的小笼包,这让黄胜从此之后多了一门擅长的厨艺,那就是小笼包。

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互相支撑着走下来,让夫妻二人的感情得到升华。1989年,蔡振华应招,决定回国执教,却没有想到夫妻二人迎来了新的挑战——当时蔡振华收入不多,两个人只好蜗居在体育总局提供的15平米的单身宿舍里,此时黄胜甚至已经怀孕。

但在意大利的时候已经熬过来了,黄胜没有丝毫抱怨,凭借着自己的生活智慧又撑过了这道难关:她收集小贩丢下的虾头和鱼头来制作“海鲜汤”,儿子出生后,她用纸箱改造成临时的婴儿床……

俗话说得好,患难见真情,与人同甘并不困难,但最难的是能共苦,蔡振华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真正彻底了解了妻子黄胜——她身上有一种迷人的乐观主义气质,就像随风生长的小草一样,无论落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蔡振华曾经笑着说妻子这是“没心没肺”,可这个形容背后恰恰是夫妻间温情的调侃,也是蔡振华对妻子鼓励和用积极打动自己的感激。



夫妻感情稳定,与儿子从冲突走向和解

在之后的生活中,黄胜也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对丈夫的支持。在蔡振华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她主动前往无锡老家,在蔡振华患肝癌的父亲床前侍奉了三个月,让蔡振华感动不已;在蔡振华退休前的反贪风暴中,她在舆论漩涡中也主动晒出家庭合照,表达了温柔却坚定的声援;在蔡振华退休后,夫妻二人也终于回到无锡老家,安享晚年。

而说起蔡振华与儿子蔡宜达的关系,则是经历了从“冷战”到“破冰”的和解过程,有些戏剧却又能窥见温情。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乒乓球大师,蔡振华自然是希望儿子可以从小接触乒乓球,最好能继承自己衣钵——但儿子的想法却并非如此。

蔡宜达从小就对表演展现出兴趣,但母亲却一直温柔而坚定地支持他的理想。在青春期的时候,情窦初开的蔡宜达曾经也尝试早恋,和喜欢的女孩约会,一天傍晚却正好被父亲撞见。

这下触怒了蔡振华,他将蔡宜达“赶”下车,让他沿街步行回家,一直到深夜才走到家,这件事也成了父子俩当时的一个小隔阂。但长大后的蔡宜达却在访谈中主动提起了这件事,表示父亲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在年少时专注学业和自我提升,而不被分心。



到了15岁,蔡宜达下定决心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蔡振华在深思后,表示支持儿子的理想,他还坦言希望以后能局势逆转,让蔡振华以“蔡宜达的父亲”出名,这种豁达和深厚的期许,十分动人。

而巧合的是,蔡宜达的职业生涯还真与乒乓球有过联系,那就是2023年上映的《中国乒乓球之绝地反击》,蔡宜达在其中真的演了一名青年乒乓球运动员。

对此蔡振华虽然没有在公共场合表达过观感,但根据妻子黄胜的透露,说他现在完全是儿子的“忠实影迷”,会第一时间观看儿子的电影。

文献参考:

[1]曹剑杰.中国乒协换届:蔡振华接过“接力棒”[N].新华每日电讯,2009-02-28(002).



[2]蔡振华从国球到足球[J].中华儿女,2014,(03):11.



[3]王鼎华.小球大人生——蔡振华执教之道[J].体育文化导刊,2014,(04):1-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