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每天疲于应付恶意投诉,正常经营秩序被严重干扰。”在崂山区纪委监委“护航行动”工作专班与崂山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组织的“兴商护航”座谈会上,某商超负责人道出行业隐痛。
近年来,针对“职业索赔人”的投诉举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此类群体假借消费维权、打假反诈之名,实施牟利行为,不仅偏离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的立法本意,还干扰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秩序,造成行政与司法资源的过度消耗。面对职业索赔乱象对企业经营的持续侵扰,崂山区纪委监委联动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监督+治理”协同机制,打造职业索赔联合规制“崂山模式”。自专项治理启动以来,全区职业索赔投诉量同比下降近20%,释放出“标本兼治”的治理效能。
制度支撑:推动十部门联合建章立制 填补政策空白
崂山区纪委监委“护航行动”工作专班会同崂山区市场监管局等十部门联合建章立制,出台青岛市首个《关于依法处置职业索赔和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填补政策空白,明确职业索赔认定标准与处置规程,构建起“认定有依据、处置有流程、执法有尺度”的制度闭环。“现在遇到职业索赔,终于有了明确的应对指南。”某基层市场监管所所长点赞道。
联合规制:构建跨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异常名录共享
为深入贯彻《指导意见》,崂山区纪委监委“护航行动”工作专班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依法处置职业索赔和恶意投诉举报行为联合规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异常名录共享+联席会商+联合惩戒”立体化治理体系。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异常名录动态管理及联合惩戒闭环运作,截至目前,已认定并向联合规制成员单位推送19批116人次职业索赔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形成“信息互通、全域响应”的监管格局。该机制有效强化了行政执法与纪检监察的协同效能,切实提升市场秩序治理精准度。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根基,更是治理效能的保障。”崂山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监督发现问题—推动系统治理—促进长效常治”工作闭环,持续跟进监督,推动《指导意见》做实做细,不断放大治理效应,为市场主体筑起抵御恶意侵扰的法治屏障。
(大众新闻记者 白晓 通讯员 王娟 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