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所有国人心中的意难平。七十多年前,因突如其来的朝鲜战争,解放军没能收复台湾,如今,台湾问题更加复杂。美西方裹挟着“台独”势力搅弄风云,以台制华,做着用台湾拖垮大陆的美梦。

因“台独”的嚣张行径,“武统台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有理智的人都知道,战争只是最糟糕的手段。只要还有转圜余地,大陆和台湾就不可能同室操戈,亲者痛,仇者快。

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坚持和平统一的道路。至于怎么统一,这需要两岸共同商议,共同寻求最温和的解决之道。

2023年,一名从台湾海军退役的上校就为和平统一指了一条“明路”。

他说,两岸应尽快统一,只要大陆满足两个条件,台湾就会主动回归,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实现统一大业。

那么,这两个条件是什么呢?

大言不惭?台湾回归的条件

黄征辉,曾在台湾海军服役。他的父亲黄兆城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位海军上将,49年跟着国民党退到台湾,九年后和妻子生下了黄征辉。

黄征辉子承父业,长大后考入海军军官学校船舶机械学系,后又去美国留学,进入波士顿大学,在系统工程研究所进修,取得软件工程硕士学位。

那个年代的研究生,可以想象,含金量有多高。

因为这段留学经历,再加上研究生好用的脑子,黄征辉并没有沦落成像黄文雄那样的“台独”。他很理智,识时务,知道在大陆日益提升的实力下,台湾胳膊拧不过大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独立,回归是必然的。

如何在“台湾必然回归”的前提下,为台湾争取最大的利益和“自由”,是黄征辉最关注的事情。

黄征辉在美国完成学业后,回到了台湾,在台湾海军服役。有高学历加持,再加上将军老爸的背景,黄征辉在军队里混得风生水起,先后担任海军总部参谋等多个重要职位。退役时,他已经坐到了海军上校的位置,带着上校的荣誉退役。

离开军队的黄征辉马上开辟了自己的第二事业:网红。

黄征辉嘴皮子利索,对于时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经常以时评人的身份在各个节目上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说到时事评论,就绕不开两岸问题。在“台独”遍地走的台湾,黄征辉就像是一股清流,多次在公开场合支持两岸统一,支持“一中”原则。他的发言和那些“台独”相比,显得友好又清醒。

黄征辉曾说:“我是中国人,我为大陆的富强感到高兴!”;也曾说:“中国从来没有想过称霸世界,但是它的实力是挡不住的”;还曾说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两岸和平。”

在节目里,黄征辉还呼吁台湾人千万不要“仇中”,那是没意义,是傻瓜。

这一句句话,不管是不是出于黄征辉的真心,听着都非常顺耳。

到了这里,你是不是也认为黄征辉对大陆有很深厚的感情?这个还真的不好说。结合黄征辉后面的发言来看,他说的所有话,他的所有行为动机,应该都是从利益出发,是权衡利弊下做出的选择。

大陆强大,台湾回归,跟着大陆过好日子,这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符合台湾利益的选择。就如黄征辉自己所说,中国人富强,台湾人也会跟着一起共荣共富。

那么,在这个必要的选择之下,台湾理应争取将利益最大化。所以,就有了黄征辉提出的两个条件。



2023年,黄征辉在一档节目上,再次谈到两岸统一问题。他说,只要大陆满足两个条件,台湾就会主动回归。

这番话可捅了马蜂窝了。台湾回归是必然,两岸统一也是必然,怎么还要大陆满足两个条件?敢情如果大陆达不到这两个条件,台湾就不会回归咯?是这个意思吧?

如果是真心喜欢大陆,对大陆有认同感的台湾同胞,肯定会无条件支持台湾回归,黄征辉居然还提条件,众多网友高呼黄征辉人设崩塌。看清两个条件的内容后,黄征辉更是被愤怒的两岸同胞骂得狗血淋头,以往积攒的好口碑都被葬送了。

那么,这两个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个条件,就是台湾在和平统一后,要保持现有的政治制度。这个条件尚且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也不算太过“猎奇”。

大家先不要急着喷,这个条件,其实就是“一国两制”。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意识到他在有生之年无法收回台湾的时候,就明确说过:“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的背景是,美国频繁插手台湾问题,毛主席就转变策略,不再急着收复台湾。他认为,台湾在蒋介石手里,总比在美国手里要好。所以,他给了蒋介石很大的自主权。



1956年,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曹聚仁时表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照旧。两年后,毛主席又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蒋介石可以搞他的一套。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

1960年,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又提出了“一纲四目”,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对“一国两制”最初的尝试。后来,又有了“叶九条”、“邓六条”,“一国两制”的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提起。

一国两制,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考虑到台湾问题的具体情况,党中央认为,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留台湾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优解。这样一来,既实现了祖国统一,又充分考虑到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灵活性。

所以,从几十年前一直到现在,一国两制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黄征辉提出的这个条件,其实没多大毛病。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保留政治制度,是所有的制度都要保留吗?追求制度上的自由,这种自由的限度又在哪里?要知道,大部分台湾人眼里的“自由”,跟我们所认为的“自由”是不一样的。

几十年前,邓小平就提出台湾不能“完全自治”,自治要有限度,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黄征辉提出这个条件,也是搞不清主次,倒反天罡的表现。并不是说大陆同意“一国两制”,同意台湾保留现有政治制度,台湾才会回归。这样好像把大陆放在了弱势的一方,好像是大陆跪着求台湾回归一样。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大陆一直在给台湾机会。“一国两制”都是在照顾台湾了,如果台湾不识好歹,那就一国一制,甚至是武力统台,都不是不可能。

黄征辉还是没看清台湾现在的处境。提条件,未免有点太过自信。统一没有任何条件可谈,黄征辉也没有这个资格。

总之,抛去黄征辉矛盾自大的态度不说,第一个条件确实没啥大问题。保留政治制度,要保留到何种地步,给台湾自由,又要给到何种程度,这是和平统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两岸可以坐下来慢慢谈。有香港和澳门的成功经验在前,这条路完全可行。

相比较于这个,黄征辉提出的第二个条件,要更加大胆、狂妄……

大言不惭?黄征辉的第二个条件

2023年,黄征辉在一档节目里谈起台湾回归的两个条件,一是台湾要保留现有政治制度,二是台湾要保留军队。

第一个条件没毛病,这也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第二个条件毛病就大了。黄征辉有胆子提出这一点,应该研究过历史。

历史上,党中央对台湾的态度一直都很宽松。九十年代之前,党中央是允许台湾保留军队的。

1958年,毛主席在北京第五次接见曹聚仁。这次会面中,毛主席第一次提出,台湾可以保留军队,我们不压迫台湾裁军,不让他们搞简政,保留台湾的军队、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

这套观点,后来被写进了“一纲四目”里。根据“一纲四目”的规定,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如果军政和建设经费不足,可以求助中央,中央会拨款。

后来,叶剑英元帅又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和发展,史称“叶九条”。

“叶九条”中的一条,就是台湾回归后,“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这是可以找到明确记载的,党中央对台湾保留军队的态度。黄征辉大概是了解这段历史,所以才会提出让台湾保留军队的条件。但他却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历史环境。



今时不同往日。之前党中央允许台湾保留军队,那是因为台湾还是蒋家掌权。你可以说蒋介石不行,但你不能否认他对“一个中国”的执念。无论是蒋介石还是蒋经国,都是拥护“一中”政策的,不会搞“两个中国”,搞分裂。

毛主席深知这一点,也相信蒋介石在维护祖国统一上的良心,所以才给了蒋家最大的自主权。以此为前提,叶元帅才会再次强调,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可是,九十年代之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这条内容,再也没有被提起过。为什么?因为蒋经国死了,蒋家王朝落幕,而新上位的李登辉,又是个激进的“台独”分子。

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台湾保留军队,那就是给自己添堵、找麻烦,中央不可能同意。

后来发生的事,果然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而去。

台湾军队,本来是跟着蒋介石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也就是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蒋家父子掌权时期,国军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清晰的。

我们知道,蒋介石非常看重黄埔军校毕业生。他的手下将才如云,各路黄埔将领用生命和热血诠释国军的精神核心——“黄埔精神”。

团结奋斗,报效国家,追求统一,勇于牺牲。黄埔精神是蒋介石一直倡导的精神,也是国军的根之所系。



到了台湾后,国军在蒋家父子的影响下,一如既往地践行“黄埔精神”,跟随校长的路线不动摇,以蒋介石的意志为军队的意志。

蒋介石拥护统一,他们就不搞分裂,蒋介石想反攻大陆,他们就将各军事单位的总机都以大陆的地名为代号。武器的名字,也是从大陆的人名地名中取,以此来时刻提醒自己为什么而战。

比如,台防务部门总机叫“江苏一号”,台湾有几艘战舰,名字叫“成功”、 “郑和”、“岳飞”。六艘定级护卫舰,取的也是大陆地名,有“西宁”、“昆明”、“武昌”等。

可以说,蒋家父子时期的国军,虽然还是敌视大陆,但却是有根的军队,知道自己为谁而战,也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虽然无战可打,但他们对自己效忠的头头心里有数,始终拥护统一。哪怕后来知道反攻大陆无望,也没有黑化搞分裂。

可是,蒋家父子死后,国民党式微,这支队伍就陷入了很尴尬的处境。尤其是2000年,民进党的陈水扁上台,大力推动“军队国家化”,否定军队的政治属性,也否定了政党(特指国民党)对军队的领导,将军政系统与军令系统合二为一,以确保他对军队的直接、间接指挥权。



陈水扁将其称为“军队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其实就是将国军变成了他和民进党的私人军队。

一个“台独”分子,会用军队来干什么,根本不用想吧?国军这样一支看不得分裂的军队,谋独的民进党怎么可能忍受得了呢?所以,掌握军队的第一时间,民进党就开始“军队去中化”。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国民党不再强势,但台军中有很多人都牢记着黄埔精神,坚决不当卖国贼。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严德发更是在蔡英文执政期间,公开表示台湾军人不会为“台独”而战。台军忠于国家,也忠于人民,而且始终如一。

对于这些“不识好歹”的军官士兵们,民进党用尽手段。他们不仅将那些带着大陆气息的舰艇名字改了,还不遗余力地抹黑台军、丑化台军形象,一边污蔑台军泄密、“通共”,一边打压、侮辱退役官兵,减少他们的退休金,极具侮辱性地称他们为“米虫”。

而随着民进党执政时间的增加,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嚣张无忌,根本不避着人。到后来,民进党已经用行动明确表示,选择为“台独”而战的军人,可以加官进爵,尽享荣华富贵,而坚持“一个中国”的,则会受尽打压,身败名裂。



与此同时,民进党通过灌输“以武抗中”迷魂汤、插手军校课程、把“台独”分子安插进军队高层等手段,渗入台军内部,企图把台军打造成一支为“台独”而战的“绿色军队”。

在民进党不遗余力地蛊惑和洗脑下,台军中的大部分人虽然能保持初心,不走上“台独”的路,但难免多了雾里看花的朦胧感。渐渐地,他们内心里的精神长城垮塌了,黄埔精神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踌躇和迷茫:我到底为谁而战?

一支军队,如果连自己的士兵为什么拿枪都不知道,那它就是废了。台军就是这样。

台军被美国戏称为“草莓兵”,啥意思?中看不中用。看着好看,花团锦簇,稍微一碰,就烂得稀碎。什么钢铁精神,什么军人意志,统统都不存在。

尤其是近些年来,民进党不断煽动“台独”的妖风,将台军变成了“以武谋独”的工具人。台湾兵凶战危,反对“台独”的军官士兵都被赶走了,剩下的要么是“台独”的走狗,要么是懵懵懂懂,被迫入伍的年轻人。

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头脑清醒。他们不想成为死在战场上的炮灰,也不想成为“中国人杀中国人”悲剧里的一员,更不愿意为“台独”而战。



基层士兵没有信念和信仰,战力为零,士气负数,高层军官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甘当民进党的玩具,汲汲营营,为了官位忙着讨好政客。

将领的心思不在军队里,军中纪律一塌糊涂,训练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台军闹出了不少笑话。

误射红外干扰弹、发射导弹严重脱靶、射击练习误击都是常规操作了,甚至还有战机训练时向友机开火的。军事演习开个坦克,还把坦克开沟里去了。

总之,现在的台军,就是一个笑话,一个“无根”的银样镴枪头。

就这,也不知道民进党是怎么有勇气喊出“以武谋独”的口号的。按照台军这拉胯得如过家家一样的实力,炮声响起之日,估计就是他们战败之时吧。

这样一支军队,实在想不出它还有什么保留的必要,也不知黄征辉提出这样一个条件,是何居心。

按照台军的工具人属性,保留台军,和保留“台独”有什么区别?只要台湾还有军队,那“台独”就永远不可能死心,会一直做着“以武谋独”的美梦。统一,统了个寂寞。

所以,这个条件根本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就是两个字:不行。



台湾统一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过台湾地区的防务,驻扎在岛上,维护宝岛安全。至于那些“草莓兵”,有账的算账,没做过啥违法之事的,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应该就是比较常规的处理方式。

保留军队?就让黄征辉去做春秋大梦吧。现在的情况是,黄征辉本人,包括整个台湾地区,都没有看清形势,不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讲条件的资格。

统一是必然的,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的。如果台湾识时务,我们还可以和平解决,和平统一,但如果台湾当局继续执迷不悟搞“台独”,那么我们也不介意让武统的日子提前到来。

信息参考:

台海网-中国共产党与台湾(四)“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凤凰网-黄征辉:我是中国人 我为大陆的富强而高兴 #中国自信 #中国人 #黄征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苏党史-邓颖超全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华夏经纬网-台军“误打正着”可笑又可悲



海外网-“独派”大佬妄言征兵搞“台独” 遭讽:台军不为它而战



东南网-“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台独”武装不在此列!



海峡之声-为“台独”而战?台军官兵还有退路吗?



央视网-“台独”懵了!台军划清界限不会为“独”而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