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还在不在江湖
要说这两年河南最出圈的"网红",除了胖东来老板和"宇宙中心"曹县,就数开封万岁山那位能把单身狗哄得心花怒放的"碎嘴王婆"了。
去年春天,“开封王婆”火了,一个人带火了一整座城的GDP....
而这个被叫做“王婆”的中年妇女本名叫赵梅,去年这会儿她可算红透了半边天,靠着撮合年轻人找对象,愣是把景区凉亭变成"婚恋交易所"...
而她自己的社交账号粉丝量,也蹭蹭涨到了六百多万,可是眼瞅着说媒亭成了"流量金矿",麻烦也跟着来了。
不仅被人实名举报,还被人说成了“新时代婚托”...
如今一年过去,这位被年轻人捧成"月老平替"的大姨,到底还在不在江湖?
“少侠请留步”
事情得从景区搞的“沉浸式旅游”说起。
现在全国景点都在搞新花样,西安弄了个长安十二时辰让游客扮古人,郑州建了个戏剧幻城讲河南历史,开封这边就搞武侠主题。
大概意思就是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在万岁山武侠城搞了个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工作人员扮成古代人物和游客互动。
景区里到处是穿古装的演员,穿草鞋的丐帮弟子追着游客讨包子,白胡子老道拉着人算命,戴官帽的衙役动不动就要"升堂审案"。
但谁也没想到,最火的竟是个穿粗布衣裳的媒婆。
而三年前的万岁山景区,赵梅扮演的"王婆"原本只是个背景板角色。
每天套着粗布红裙,耳朵上别朵大红花,往凉亭里一坐,扮演《水浒传》里那个爱管闲事的王婆。
按剧本走,她本该是给西门庆潘金莲拉皮条的"反派",可架不住赵梅有副热心肠——看见单身的游客就忍不住撮合两句。
但这"职业病"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一开始都是本地大爷大妈看热闹,直到去年三月,她给个四川姑娘配了个"为爱入赘"的郑州小伙——这段在网上点击量破了两亿。
全国人民突然发现,原来相亲还能这么玩:
没有婚介所的红娘老师板着脸问收入,不用被七大姑八大姨逼着尬聊,就在武侠城的亭子里,王婆拍着胸脯打包票:"小伙子属啥,姑娘想找啥样的,包在干娘身上!
于是,她火了,凭一张巧嘴红遍了半个中国,粉丝数像坐火箭似的往上蹿,六百万人关注了这个红衣媒婆。
但这老太太是真有绝活:红脸蛋一扑棱,大红花往耳朵上一别,眼睛往台下一扫,三句话就能把小伙子的家底摸个底儿掉。
于是,三分钟加微信,五分钟约吃饭,比年轻人刷短配对还利索。
传开之后,全国各地的单身青年都往开封跑,有人开飞机、有人开豪车、还有人从国外飞回来,就为了让王婆给说个媒.....
短短二十来天,她的社交账号涨了六百多万粉丝,连带着万岁山景区都成了网红打卡地。
景区门口排队的游客从早到晚没断过,最夸张的时候,周边五公里内的酒店全部爆满。
有媒体报道,那段时间开封的旅游收入比往年同期涨了三成。
不过“人红是非多”这几个字,可真的适用于所有人,去年清明节前,两件事把王婆推上风口浪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人红招是非
王婆火了之后,这人气一上来就收不住,武侠城门口天天排着长龙,王婆说媒成了流量密码,各路牛鬼蛇神都来蹭热度。
有背着帐篷连夜占位的,有扛着专业摄像机来直播的,最夸张的是清明节当天,景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保安拿着喇叭喊哑了嗓子。
而相亲的人员也变得很复杂了,有网红为了流量去的,目的不是很单纯,还有已婚男去相亲的...
去年的三月末,那天来了个穿黑短袖的小伙子,跟四川姑娘在台上聊得热火朝天,当场加了微信说要处对象。
结果刚加上微信,就被人在网上揭穿已经结婚半年,这小伙子老婆当时在国外,气得连夜买机票回来离婚...
虽然事情跟赵梅没关系,可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她做媒不靠谱,还有人怀疑整个景区在炒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还没消停呢,那边专门举报网红的李雨禅又盯上了赵梅。
这个李雨禅可不是省油的灯,前脚刚把情感专家涂磊举报得够呛,后脚就把矛头对准了万岁山。
她抓着王婆节目里没核实身份这点做文章,说这种相亲形式存在隐患。
虽然她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但架不住网络舆论发酵得快,赵梅还是借着身体原因请了长假。
那会正赶上她最红的时候,好些粉丝都以为她要彻底退圈了。
面对举报风波,这个没经过大风浪的中年妇女选择暂时离开。
在最火的时候急流勇退,既避开了风口浪尖,又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不过那段时间赵梅家门口天天堵着记者,网上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她收钱当婚托的,有造谣她要跳槽去迪士尼的,连"王婆凉亭相亲价目表"这种假图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无奈之下,这一歇就是一个月。
眼看着网友们在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说"王婆被资本绑J了",有人嚷嚷"江湖从此无真爱"....
大姨一直在江湖!
如今时隔一年过去,虽然中间王婆还跨城市说过媒,但是,“老根据地”还得是河南开封啊,今年清明节,万岁山景区照样人山人海。
有带孩子看表演的,有专门来吃小吃的,还有不少人是冲着赵梅来的。
而赵梅依旧每天下午准时上岗,毕竟现在找她说媒的人,估计能从开封排到郑州高铁站。
不过这一次,说媒更严格了,开封文旅今年还出了新规,要求所有参与相亲互动的游客必须实名登记。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年轻人的态度。
现在年轻人找对象太难,城里婚介所动不动收大几千,相亲网站填资料能填到半夜。
景区说媒这个形式既新鲜又不尴尬,成了当然好,不成也能当个乐子。
而且这一年变化最大的,还得是来相亲的人。
以前都是父母替子女张罗,现在都是年轻人自己举着手机往上冲,过去总说"90后""00后"不想结婚,可现在排队等王婆牵线的,二十八九岁的占了大半。
这何尝不是一种“好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