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7日深夜,当特朗普抛出"24小时取消反制措施"的通牒,要求我国在24小时内撤回34%的对美反制关税,否则将于4月9日零时启动50%的追加关税。
若叠加此前三轮关税,美国对华商品综合税率将史无前例地飙升至104%。
这场看似剑拔弩张的关税威胁,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行为艺术,它的内核既不是关税政策本身,也不是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走向,而是特朗普政府精心构筑的"驯服游戏"中不可或缺的表演环节。
一、通牒背后的权力驯服术
特朗普的威胁文本堪称服从性测试的经典范本:在他精心选择的舞台上,用"最后通牒"的戏剧化表达方式,将中美贸易争端异化为一场权力服从测试。
这种表演性施压的背后,隐藏着特朗普政府维护全球霸权话语权的深层焦虑。
当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对美国实施对等反制的国家时,这种"不服从"本身比关税数字更具威胁性——它动摇了美国通过经济胁迫驯服他国的权力模板。
美国财长扬言"50多国希望重新达成关税协定"的言论,就像是美国给自己加油打气的话。这种虚构的"排队场景",实质是为掩盖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日益孤立的现实。
当特朗普政府将贸易谈判异化为"服从性测试"时,那些曾经隐忍的盟友突然发现,中国用对等反制撕开了美国贸易霸权的伪装,这种示范效应远比任何关税数字更令华盛顿不安。
二、关税数字的魔幻现实主义
104%的关税总比例,这个数字本身就很幽默。按照特朗普政府的算法,新增50%的惩罚性关税将叠加在既有关税之上,创造出这个看似夸张的税率。
但这种数学游戏忽视了基本经济规律:当关税超过商品价格本身时,贸易将自动归零。这种自我抵消的威胁,暴露出美国贸易政策的荒诞本质,用不可能实施的数字恐吓,来维持"纸老虎"般的威慑力。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这类威胁的虚张声势。2018年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时,欧盟随即对哈雷摩托等美国标志性商品实施反制,最终迫使美国收回部分加征措施。
如今将关税杠杆推向极致,不过是特朗普政府用疯狂数字掩盖政策无力的惯用伎俩。
三、反制与反反制的战略棋局
对于美国政府的威胁,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就率先发声表示,中国绝不会向美国新加征关税低头,施压或者威胁中国不是互动的正确方式,中方将坚定捍卫合法权益和利益。
中国驻美大使馆"绝不会低头"的强硬表态,不仅是对通牒的回应,更是对新型大国关系本质的诠释。
当美国将贸易谈判异化为服从测试时,中国用对等反制重构了博弈规则:不纠缠于具体数字,而是将谈判拉回到相互尊重的轨道。这种战略定力,让特朗普政府有点意想不到。
特朗普威胁终止中美贸易谈判的言论,恰恰暴露这位商业大亨的战略短视。
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中美贸易规模已突破7500亿美元大关,强行切割将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数百亿美元成本。
这种自损八百的威胁,不过是虚张声势的谈判策略,其真实意图仍是通过制造危机感,迫使中国回到美国设计的"服从框架"。
四、全球贸易体系的重构时刻
这场看似激烈的关税罗生门,实则揭开了全球贸易体系重构的序幕。当中国率先打破"被动承受关税"的潜规则时,那些长期隐忍的贸易伙伴突然意识到,对等反制不仅是权利,更是维护贸易公平的必要手段。这种示范效应,正在重塑全球贸易博弈的新规则。
特朗普政府的疯狂表演,反而加速了国际经济秩序的蜕变。当美国将关税作为权力驯服工具时,各国开始重新评估对美经济依赖的风险系数。
这种战略误判,可能让华盛顿在21世纪的全球贸易体系中,重演19世纪"孤立主义"的衰落轨迹。
当美国沉迷于用夸张数字维护霸权体面时,中国正在用战略定力重塑全球贸易新秩序。
这场看似剑拔弩张的关税博弈,终将证明:21世纪的国际规则,不会由任何国家的通牒书写,而将在相互尊重的博弈中自然生长。
参考资料
《对美关税反制 中方已准备了至少6大招》财联社2025-04-08 13:42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对华继续加征50%关税言论:中国人不怕事,将奉陪到底》澎湃新闻2025-04-08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