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时下正值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又逢清明时节,牡丹园中游人如织。而在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亦是人头攒动,吸引着大量游人探古寻幽,古都现“博物游”热潮。


清明时节,洛阳博物馆的彩绘陶百花灯引游客围观。

近日在洛阳走访的华媒报道称,洛阳博物馆清明假期每天接待参观者多达万人。该馆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两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428件/套。

在洛阳博物馆,最吸引参观者驻足的是一件残缺的北魏泥塑佛面像,这件佛面像1979年出土于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


图为被誉为“东方微笑”的北魏泥塑佛面像。

据《水经注》记载,永宁寺内的木塔高约136.7米,是中国古代最高的土木结构建筑之一,但在公元534年,这座佛塔因雷火付之一炬。

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对永宁寺塔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造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件泥塑佛面像。它是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残件中最大型、最精美的一件。经过大火的洗礼,佛像只留下了今天能够看到的部分,且原有的彩绘也损失殆尽,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美丽。

北魏泥塑佛面像的面容丰腴圆润,微微上扬的嘴角流露出神秘而含蓄的笑容,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堪称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造像的经典之作。现在也被称为“东方的微笑”。

而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更是吸引着海外媒体与华人游客,探寻着“最早的中国”。这座博物馆坐落在洛阳市偃师区,依托二里头遗址而建,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馆内系统地展示了夏代历史、夏文化探索历程,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图为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可谓珍宝荟萃,珍藏展出有乳钉纹铜爵、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七孔玉刀、骨猴、龙形玉璋、网格纹铜鼎等罕见文物。

其中,网格纹铜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

乳钉纹铜爵高26.5厘米、总长31.5厘米。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钉形短柱,腹部凸线列乳钉纹。其长流尖尾,清逸舒展,造型夸张,形态修长,极富美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爵”。

在这里能触摸华夏文明发展的脉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