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后一公里”。近段时间来,团泉州市委以全市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团中央《社区青春行动方案》,按照“党建引领、团建助力、青年参与”的思路,以“共青团义务星期六”系列活动为抓手,将基层团组织建设、青年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共青团搭台、青年唱戏、群众受益”的新路径,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

青年广参与: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泉州市永春县长安社区邱谱已80多岁,由于老伴过世且子女长年在外地工作,独居生活的他倍感孤单。今年初,社区青年志愿者辜伟泓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召集社区团员青年制定详细的工作安排,每天轮流到邱爷爷家中陪伴老人聊天、散步、做家务,并利用周末带着邱爷爷参加健康讲座、爱心助餐、公益手工、休闲社交等社区活动。有了青年志愿者的陪伴,邱爷爷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之前一个人常常感到孤独和困扰,现在家里热闹起来了、生活充实起来了,心情也好多了,多亏了社区里的这群年轻人!”对于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帮助和细致陪伴,邱爷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

在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聚福小区,有一位“特殊”的青少年,由于父亲正在服刑、母亲常年在外务工,年仅10岁的他不仅缺乏必要教育引导,还常常因家庭变故而遭受异样眼光。对此,泉港区七彩青少年社工主动介入,引导其加入由社区团员青年组织开展的“青育邻里”公益课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心理疏导和学习体验活动,不仅解决了这位困境青少年的学业难题,更让他感受到了社区的关爱与支持。“感谢大家的帮助,孩子现在变得乐观、开朗起来,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其母亲感激地说道。



这些变化得益于团泉州市委推行的“团员青年向社区报到领岗”制度。依托共青团组织优势、纽带作用和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团泉州市委通过加强社区团支部建设、梳理汇总社区需求、对接社会力量等举措,构建起“人员、项目、阵地、资源”四位一体的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社区团员青年了解实际需求、具备能力素质、能够快速响应,他们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团泉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导致购物不方便”“小孩对学习缺乏兴趣”“楼道杂物太多影响出入”“电动车乱停乱放既造成通道拥堵也破坏小区环境”……在团泉州市委的发动下,目前共有2500余名团员青年就近向社区报到,收集并解决居民需求400余份,同时开展扶老助困、物业巡查、环境整治、卫生清理等活动500余场次。

青年力量的注入,不仅解决了具体社区中的个体难题,更催生出品牌化、矩阵化的青年助力基层治理新生态。

品牌再延伸:打造志愿服务“新矩阵”

近日,泉州市洛江区南山社区热闹非凡,一场泉州“青”字号队伍共同参与的“共青团义务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


泉州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陈英杰手把手教社区居民如何更好地运用手机拍摄图片;光明之城青少年事务社工许美凤手持“情绪卡片”,通过互动游戏为孩子们讲解心理健康知识;青年夜校烹饪老师郑莉现场制作闽南特色小吃及糕点、饺子,香气引得居民纷纷驻足品尝;来自泉州自来水公司、国网泉州供电公司、泉州燃气公司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用水用电用气等业务的集中咨询和现场办理,并入户进行管道排查保护等服务;青少年宫教师通过神奇的“科学实验秀”帮助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现场还同时开展公益理发、健康义诊、小家电维修等便民志愿服务……“没想到周末在家门口就能学手艺、修家电,这些年轻人真贴心!”居民黄大爷捧着刚修好的电饭煲连连称赞。

近期,类似的场景出现在泉州不少社区的每个周末。 这是团泉州市委拓展延伸“青”字号品牌工作、持续深化“社区青春行动”、创新开展“共青团义务星期六”活动的具体实践。

一段时间来,团泉州市委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社团、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夜校等“青”字号队伍和各界团员青年成立社区(小区)青年志愿服务队398支,构建起“专业技能+精准供给+立体覆盖”的服务新矩阵,共开展便民利民、垃圾分类、生态环保、普法宣传、移风易俗、文明劝导、环境整洁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72场,参与团员青年2953人次,覆盖社区群众4100余人次。


在一场场的志愿服务中,“人人都是青年志愿者”的理念逐渐树立起来,“青”字号品牌的时代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泉州广大团员青年正以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和热情,助力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小手拉大手:共绘社区文明“新风景”

在这场“团员青年广泛参与、服务矩阵立体延伸”的社区青春行动中,一群系着红领巾的“文明小先锋”也正以独特方式传递力量——他们用义卖筹款的善意、用争章打卡的坚持、用稚嫩却坚定的行动,将文明风尚浸润到更多的家庭和社区之中,让“小手拉大手”成为生动的治理实践。


“每一次挑选义卖品、每一次向顾客介绍、每一次收款找零,都是爱心的传递。它不仅帮助了那些有需要的人,也让我在付出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在参加学校所在社区的义卖活动后,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四(3)中队少先队员叶家彤深有感触。该场社区义卖活动共有20名少先队员参与,义卖物品为队员们主动捐赠的闲置书籍、学习用具、毛绒玩具等,所得善款将捐给泉州市希望工程“筑梦小屋”改造计划项目。

这是团泉州市委通过“携手红领巾 文明共传承”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小手拉大手”社区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为激活社区少先队员“主人翁”意识,团泉州市委进一步深化“红领巾奖章”激励机制,创新开展“争当先锋‘章’显文明——到小区物业处打卡”校外争章活动,有效提升少先队员参与社区管理和物业提升积极性。目前,共有6000余名少先队员开展争章打卡活动,打卡次数超2万次。

今年来,泉州广大少先队员以所在社区为单位,广泛开展并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文明实践、劳动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700余场次。从垃圾分类、环保宣传,到文明劝导、助残敬老……红领巾的“小手”正拉起更多“大手”,让“青春治理”的风景愈发鲜活多彩。

来源:青春泉州 编辑:莫晓兰 校对:王国栋 校审:余运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