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
- 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爸,您怎么不早告诉我!”
病房里,李强跪在地上,抱着王大爷的手,哭得声嘶力竭。
张兰站在一旁,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16年的点点滴滴,就像一部老旧的电影在脑海中闪回。
“强子,”王大爷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有些事……我……”
话还没说完,仪器的警报声骤然响起......
16年前,张兰43岁,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13岁的儿子李强,还有一屁股债。
那时的日子难得让人窒息,家里靠张兰一个人在菜市场卖菜勉强维持生计。
早上天还没亮,她就得推着三轮车去市场,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而李强,则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可现实并不心软。
债主三天两头上门催债,儿子的学费都快凑不齐。
一次,她因为迟交房租,被房东堵在门口骂了一通,蹲在地上泪如雨下。
13岁的李强跑过来,扯着房东的衣角:“别欺负我妈了!我可以不上学,出去打工挣钱!”
张兰一把拉过儿子,哭着说:“强子,你记住,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读书。”
可这话,说得容易,做到却难。
债务像无底洞,几乎吞噬了张兰所有的希望。
就在她快撑不下去的时候,王大爷出现了。
王大爷65岁,菜市场的常客,一个人住,平时总爱和张兰聊几句。
“张大妹子,这样下去不行啊,你一个人撑得住吗?”王大爷站在摊前,语气透着关心。
张兰苦笑:“撑不住也得撑,家里还有个孩子呢。”
王大爷叹了口气,想了想,说:“大妹子,我也不是外人。要不这样吧,你们搬到我家住。房子大,地方宽敞,搭伙过日子还能省点钱。”
张兰听完,愣住了,连话都说不出来。
晚上回家,她试探性地对李强提起:“强子,王大爷说,让咱们搬过去住,能省不少事……”
没等她说完,李强一把摔了筷子,红着眼睛喊:“妈,你别说了!爸才刚去多久,你就要让别的男人进门?”
张兰的心像被刀子扎了一下。
她想解释,却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尽管儿子强烈反对,张兰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为了生活下去,她带着李强搬进了王大爷的家。
搬进去的第一天,李强一言不发,拿着书包躲进房间,门“砰”地一声关上。
王大爷倒是不介意,反而笑呵呵地说:“孩子还小,难免心里有点想法,慢慢来吧。”
可接下来的日子,李强对王大爷的态度依旧冷冰冰。
吃饭的时候,他故意敲着筷子;平时遇到王大爷,不是装没看见就是冷哼一声。
王大爷从不生气,反而更加细心地照顾他们。
每天早上送李强上学,晚上帮张兰收拾菜摊。
有一次,李强的书桌坏了,王大爷拿着锤子和钉子,修了整整一下午,额头上全是汗。
“用不着你修。”李强站在门口冷冷地说。
王大爷停下手,笑着回头:“强子,书桌得结实了,你写作业才舒服。”
李强抿着嘴,什么也没说,眼里却多了一丝复杂。
时间一点点过去,王大爷对李强的关心越来越多,却始终保持距离,从不强求。
一次,李强期末考砸了,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
王大爷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站在门口:“强子,来,吃点东西。考试没考好不要紧,下次再努力就行。”
那一瞬间,李强的眼眶突然湿润了。
他不声不响地打开门,接过那碗面。
王大爷的细心和耐心,悄悄融化了李强心中的冷漠。
可就当关系渐渐好转时,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把一切都打乱了。
16年后,王大爷因病住进了医院。
张兰在电话里哽咽着告诉李强:“强子,王大爷的病……医生说,怕是熬不过去了。”
李强匆匆赶到医院,却发现王大爷已经昏迷。
母亲张兰坐在一旁,泪流满面:“儿子,这些年……妈对不住你。”
李强愣了一下,还没来得及问,病床上的王大爷忽然睁开了眼,嘴唇微微蠕动,似乎想说些什么。
李强扑过去抓住他的手,声音颤抖:“爸,您别说话,我在这儿呢!”
病房里一片寂静,只有仪器的滴滴声回荡在耳边。
突然,王大爷眼神一凝,抬手指向了床头柜上的一个旧木盒子。
当李强看到木盒子里的东西时,瞬间愣住了:“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