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来看,近现代的革命,那都是为了反对专制,独裁和腐败而发动的。为的是打破旧的制度,打破专制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现代国家,实现现代宪政。而且作为百姓而言,也是期望革命后,能带来新的社会公平和富裕,带来民主自由,使得国家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所以作为革命后的领导人,上台后搞民主宪政,那是顺应人心,大势所趋的。但是在伊朗却是例外,最典型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第一位总统,上台后带领伊朗搞民主宪政,结果被霍梅尼追杀11年,惨死国外。
其实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并不是教士阶层一个的力量,当时能够赶走国王,其实很多政治派别都参与了。其中有宪政派,红色游击队,还有人民圣战者阻止等。在革命中,霍梅尼作为大教士,其一再强调,自己在革命后,不会参与政治,不会掌控政权,自己的身体条件也不行。
所以在伊斯兰革命后,其他派别开始上台,众望所归的宪政派领导人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上台,通过选举成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第一任总统。其在1980年2月正式就职,按照宪政派的意思,迎合百姓对民主自由的希望,开始在伊朗搞民主宪政。也就是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府,制定国家宪法,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建立国家的选举制度和代议制度。
同时引进西方文化,扩大百姓权力,全力发展经济等。可以说宪政派总统的这些政策,其实那都是符合伊斯兰革命后百姓的需求的,尤其是在近代百年历经沧桑和压迫的伊朗百姓,希望扫除专制和独裁腐败,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
为此,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但是却遭到了霍梅尼的憎恨。霍梅尼在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上台后,立刻转变了自己不参政的态度,开始严厉的打击对手和反对派。鼓动激进的穆斯林和伊斯兰教徒对其他政治派别进行打击,屠杀和清洗。
而且霍梅尼尤其反对西方的民主,自由,其公开宣称:民主,自由那是西方的一套,伊朗不需要。为此,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政府风雨飘摇,而且霍梅尼发动政变,要杀掉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为此,到1980年4月,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总统被迫流亡海外。
而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被推翻后,霍梅尼立刻着手建立政教合一政府,而且还象征性的搞了一次全民公投,百姓被迫通过了伊斯兰教法。而霍梅尼一夜之间,从一个普通大教士,成为伊朗伊斯兰政教合一政府的最高领袖,集合一切大权于一身。
霍梅尼到此时,才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意图,那就是建立伊斯兰教政教合一,恢复伊斯兰教传统,用古兰经治理国家。为此,一切恢复伊斯兰的活动开始,而本来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总统流亡到海外,应该来说基本上安全了。
但是霍梅尼却不放过他,为此派了大量的穆斯林特工和极端伊斯兰教徒,对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进行追杀,一直追杀到法国,整整追杀了长达11年。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特工,在法国的巴黎,将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暗杀。这位带领伊朗走宪政道路的总统,惨死街头,堪称最凄惨的总统。
现在很多人都说,如果伊斯兰革命后,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总统能够执政下去。那么在巴列维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伊朗很可能快速的成为中东第一个发达国家。而且建立了民主,自由的宪政体系,整个国家的发展可谓是前景远大。但是只可惜,霍梅尼要的是政教合一,要的是最高领袖,要的是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