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最近刷了一部剧:《难哄》。比起两情相悦的恋情,剧中更引人关注的是女主与母亲之间的母女关系。

在女主失去父亲之后,母亲迅速改嫁,而女儿则住在亲戚家。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受,比较离谱的是,女主遭受远亲的骚扰,打电话给母亲求她带自己离开却被拒绝。

当伤害真正发生,女主母亲并不相信女主,而且迅速离开现场。女主母亲一点都不知情?也不是,至少当后来伤害女主的亲戚,住到女主母亲重组的家庭时,这位母亲提醒继女穿好衣服。

母亲对于远亲的恶行是心知肚明的,但在亲生女儿需要帮助的时候,母亲却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女儿的对立面。

剧情结尾,女儿主动与母亲断亲。母女关系,到此结束。

这样的母亲,在剧中出现的可能性大一些。毕竟现实生活中的母亲,至少身边的女性,都是全身心为孩子考虑。

孩子不同,身为妈妈的我们,与孩子的互动也不同。那么,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成为一名“好妈妈”可以参考的呢?

《为何母爱会伤人》提供了一份参考指南。

《为何母爱会伤人》是美国心理治疗师贾丝明·李·科里分享的关于“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良好养育要素的一本书。在书中,贾丝明·李·科里分享了一份好妈妈传达的基本信息清单。



怎样才算是“好妈妈”

说“好妈妈清单”之前,先说说什么是“好妈妈”。

《为何母爱会伤人》提出的“好妈妈”,根据的是温尼科特提出的“足够好的妈妈”这一说法。

温尼科特“足够好的妈妈”说法,在很多本书中都看到过,足以看出这一说法的深入人心。确实,身为“妈妈”,我们只要做到“足够好”就行,不需要成为“完美妈妈”。

那么,怎样算是“足够好”?

贾丝明·李·科里在《为何母爱会伤人》里,分享了一项研究观点:

要提供足够好的养育,母亲不需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同调与支持,只需要在30%的时间里与孩子同步(意为和谐相处的状态,母亲与孩子同调)就可以。

成为“足够好的妈妈”似乎并没那么难,对不对?在30%的时间里,怎样才算是“足够好的妈妈”?

贾丝明·李·科里列了一份清单,关于好妈妈传达的10条信息。



“好妈妈”传达的十条基本信息

贾丝明·李·科里在《为何母爱会伤人》,列了以下10条好妈妈传达的基本信息

  1. 我很高兴你在这里。
  2. 我看见你了。
  3. 你对我来说很特别。
  4. 我尊重你。
  5. 我爱你。
  6. 你的需求对我很重要。你可以向我求助。
  7. 我在这里守候你。我会为你腾出时间。
  8. 我会保证你的安全。
  9. 你可以在我身上休息。
  10. 我以你为乐。

贾丝明·李·科里列出的10条,包含了育儿中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作为妈妈的我们,日常亲子互动时,可以将这10条作为参考。



离不开的根本

细看贾丝明·李·科里列出的10条“好妈妈”传达的基本信息,会发现有互相重复的地方。

如果给这10条内容做个总结,可以是这两个词的组合:

看见+回应

“看见”孩子的“存在”,“看见”孩子的不同“需求”,同时给到恰到好处的“回应”。

怎样算是“恰到好处”?个人觉得,是亲子双方都舒服的一种状态。当达到双方都舒服的状态时,可以称得上“回应”得——“恰到好处”。

写在结尾的话

这个时代,我们怎样做“妈妈”?

网上常常会讨论做父母最好能持证上岗。育儿这个旅程,可不是一个“证书”就能“证明”什么。

从10条“好妈妈”传达的基本信息,到“看见”孩子、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说到底,都离不开一个“爱”字。

被说烂了的“爱”字,真正体现在育儿关系中,却是一门家长需要细心琢磨的课题。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