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纪委监委特约通讯员李继昇卢滢吉/文李俊/摄影)
“以前路窄、车多、人多,接送孩子时安全隐患很大,尤其是下雨天问题更严重。现在兴元路南延线修好了,路宽了、灯亮了,孩子的安全也有了保障……”近日,元江县第二中学外,家长李女士欣喜地向元江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介绍道路改善带来的便利。这条兴元路南延线的顺利通车,正是元江县纪委监委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打通项目“中梗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元江县纪委监委紧盯民生工程关键环节,创新监督方式,强化协同联动,以“硬核”监督护航城市更新、道路建设等民生工程提质增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生温度”。
精准监督破“梗阻”,民生工程“加速跑”
兴元路南延线作为元江县城主干路“一横四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入城市路网规划、打造“最美中轴线”的关键城建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方便了沿线县第二幼儿园、县第二中学及城南片区两个居民小区的居民出行,还为发展城市南片区丰富的业态布局提供了交通保障。然而,项目推进初期却因群众对施工方案的疑虑、征地补偿等问题一度陷入“中梗阻”。
为破解难题,元江县纪委监委迅速行动,建立“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街道纪工委”三级监督链条,梳理监督清单,明确部门履职、项目推进、成效保障等重点环节,采取“室组地”协同监督模式,通过工作专班和联席会议,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诉求,县纪委监委建立问题线索快查快办、信访举报直达、通报曝光等多项机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我们通过张贴环评回复、设置宣传展板、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方式,面对面解答群众疑问,消除顾虑。”元江县澧江街道纪工委书记介绍,在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程序规范施工的同时,街道纪工委还紧盯政策公开透明、补偿标准执行是否公平公正,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群众利益不受损。驻派纪检组立体化运用"明察+暗访+大数据"手段,对项目设计批复、环保督察整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项目资金拨付等开展全过程监督。
在强有力的监督推动下,群众从最初的疑虑转为支持,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据统计,元江县纪委监委联动县住建、财政等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围绕市政建设项目开展跨部门"飞行检查"18轮,专项调研24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8条,推动解决群众诉求22个。如今,兴元路南延线已全面通车,城区新增大、小街道29条,总长达45.29公里,城区道路密度达26.7%,“一环四纵六横”城市路网布局基本形成,有效缓解了交通堵塞压力,方便了居民生产生活。
全周期监督促长效,民生福祉“再升级”
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作风建设的有力保障。2024年以来,元江县纪委监委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深化作风建设,聚焦政务服务领域,重点整治服务态度、工作质效等问题,推动窗口单位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在元江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的“绿色通道”,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现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更好了,办事效率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办不成事’窗口,切实帮我们解决了问题。”经常来大厅办理业务的杨先生感触颇深。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元江县纪委监委创新建立的“纪委点题、部门破题、联动解题”工作机制,以及“四个一”监督机制,通过全过程监督,推动作风建设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元江县纪委监委建立“三单四制”整改体系,通过向责任单位制发问题交办单、领导约谈单、对分管领导开展提醒谈话、实行整改结果“双签字”确认,同步完善跟踪督办、效果评估、回访督查、问责问效四项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街道)纪(工)委贴身监督优势,定期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全面检验整改成效。
“监督+服务”护航民生不停步
“元江县纪委监委不仅注重项目推进的“硬监督”,更聚焦群众关切的“软服务”,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元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盯项目建设重点环节,创新“群众参与式”的监督方式,通过开通“民生工程直通车”举报平台、邀请人大代表、社区群众担任“监督员”等方式,对工程进度和成效进行评议,实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以精准监督护航民生工程建设,为元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打通“断头路”到织密城市路网,从优化政务服务到提升群众满意度,元江县纪委监委以“硬核”监督为民生工程保驾护航,以“监督力度”彰显“民生温度”,正是这一盏盏监督“探照灯”,照亮了城市发展的“里子”与“面子”,也为群众点亮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未来,元江将持续以监督之力撬动治理效能,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附图:元江县打通的断头路
(元江县纪委监委李俊摄)
(打通后的西环路)
(西环路2)
(兴元路延长线)
(元江大桥)
来源/玉溪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学华
一审/曹诚博
二审/卢钢
三审/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