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与内地教育教学研讨会暨传统爱国学校内师计划二十周年庆祝活动在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举行,该活动由深圳市关工委担任指导单位,香港教育研究交流中心、香港华夏教育机构主办,深圳市宝安区关工委担任支持单位,宝安区关工委、宝安区教育局关工委、香港教育科学研究院、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承办,教育部港澳臺办舒刚波副主任、深圳市关工委陈彪主任(原深圳市副市长)、中联办教科部何金晖二级巡视员亲临主礼和颁发感谢状,仪式后有主题报告和论坛沙龙,出席的粤港教育工作者有一百二十多人。活动旨在回顾香港传统爱国学校内师计划的实施经验,探讨未来的合作发展模式,总结香港和深圳二十年来教育交流和合作的成果,进一步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合作,为教育强国事业贡献力量。
早在2003年,在内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市特级物理教师、特级中学校长张茂昌,广东省特级小学数学教师苗丽痕应邀来到香港传统爱国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和协作,他们与香港同行一起集体备课,观课评课,指导年轻教师,交流学校管理的经验等,贡献良多。当年受教过的青年教师后来都成长为科主任、副校长和校长,还有多人荣获了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浓浓的师徒情也绵延至今。这是香港与内地教育界进行深度交流协作的首创之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自2004年9月起,在深圳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援和积极配合下,深圳市共有十六名优秀教师先后来到香港传统爱国学校“传经送宝”,进行专业交流和协作,他们是深圳中学的吴敬东、王红玲、许扬,深圳实验学校的程学军,教苑中学的张志红,翠园中学的朱碧波、钱冰山,北环中学的曾彦玲,莲花中学的王志艳,育才中学的周建川,宝安中学的何云、李颜静,龙岗初级中学的李荣华,田东中学的梁德勇,深圳小学的刘明华,南油小学的项庆庆等。他们在香港交流的时间大都是一年,有的是两年,个别的甚至长达两年半之久。 在当时香港特殊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里,他们能够融入香港社会,不辞辛劳,克服重重的困难和挑战,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色,展现了内地优秀教师的精湛业务素质和优良精神风貌;他们跟香港同工一起携手集体教研,示范教学,培训教师,专业交流,国情教育,为传统爱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一流特色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普遍获得了香港学校师生们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赏。
此项计划虽然只有三至四年,但却为我们中心后来从事大型两地教育合作专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交流中心从2008年开始至今以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品牌连续十七年承办了教育部港澳台办与香港教育局的大型合作项目“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该计划二十年来先后有八百多名内地专家教师获选派到香港,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协作,香港大约有一千五百多所学校从中获益。
揭开港深教育交流序幕之后,我们交流中心先后为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等承担了中小幼校园长,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后备管理干部等香港培训班,加上其它省市区教育部门的委托,我们中心在香港合共培训了三千多名内地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为内地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十八名内地专家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依然跟香港学校的校长,主任和老师保持著密切联系,在缔结姐妹学校,师生互访,教学研讨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 例如:曾彦玲老师由香港回到深圳后由副校长晋升校长,她的学校北环中学跟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建立姐妹学校,十九年来师生互动持续不断;她担任福田区教育局国际交流负责人,积极推动福田区跟香港的教育交流合作,使福田区成为深圳市跟香港缔结姐妹学校最多的区;李荣华老师表示她在香港的两年交流,开阔了视野、扩大了人生平臺,让她从一个普通的语文学科教师成长为一个校长老师的导师、家长培训师,并组织了许多龙岗区校长和教师到香港进行培训学习;何云老师将在香港学到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积极融入到自己的学校管理中去,成功创办了海韵学校,如今担任海韵学校集团的书记,在推动海韵学校跟大湾区的教育合作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健康靠运动,朋友靠走动。我们中心跟十八名内地专家教师之间也一直来往互动,保持著深厚的战友情。一年香港缘,一世香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加强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合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能造福两地的莘莘学子,助力教育强国的建设。饮水思源,喝水不挖井人。可以说,二十年前实施的香港传统爱国学校内师计划,是大湾区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典范,在推动两地教育文流,文化传承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十八名内地专家教师是两地教育交流事业的拓荒者、参与者、见证者和友好使者;他们的的贡献,不应该忘记,也不能忘记! 值得我们点赞,向两地教育交流先行者致敬!
在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的今天,为两地教育交流提速正当其时,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巨大。展望未来,我们希望两地的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开拓进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进一步推动香港和内地的教育交流,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作为,共同促进两地教育的发展,为教育强国事业贡献力量,讲好香港故事,讲好大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 香港教育研究交流中心总干事、香港华夏教育机构秘书长詹华军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