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正值清明时节,春风和煦,万物复苏,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豆公镇万亩桃树竞相绽放,而东庄镇则以千亩梨树点缀其间,共同迎来了这繁花似锦的春日盛景。桃园内,桃花犹如火焰般妖娆;梨园内,梨花则如雪般洁白,散发着淡淡清香。



在这片花海的怀抱中,当地文旅部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赏花民俗集市,搭上了农文旅融合消费的快车,不仅让游客在花香四溢中流连忘返,更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追溯历史长河,桃花之美,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古代文学中,“面若桃花”“艳如桃李”等赞誉女子美貌的词汇,皆源自那份对桃花之美的深刻感悟。



提及桃花之美,不得不追溯至先秦时期佚名所作的《桃夭》一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此句出自《诗经·周南》,乃《诗经》中描绘桃花意象之先河。诗人以桃花为引子,运用“夭夭”(繁茂昌盛)与“灼灼”(灿烂夺目)的叠词手法,将桃花盛开的壮观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桃夭》作为《诗经》中的璀璨明珠,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即便穿越千年时光,依旧璀璨夺目。桃花之艳,犹如新娘之貌,青春洋溢,光彩照人,借此寄托了对新婚夫妇家庭幸福美满、子孙满堂的美好祈愿。“人面桃花”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一抹不可磨灭的亮色。



《桃夭》作为《诗经》中的璀璨明珠,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即便穿越千年时光,依旧璀璨夺目,它以桃花的灼灼芳华比喻新娘的青春与美丽,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新婚佳人的美好祝愿,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温馨与甜蜜。



只读过寥寥数篇《诗经》的人,大抵也能信手拈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之广,深入人心,究其原因,无外乎诗中塑造的形象生动传神,以桃花喻少女之美,巧夺天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仿佛有一位身着艳如桃花衣裳、笑靥如花的少女,踏着轻盈的步伐,从豆公桃花园深处缓缓走来,那“灼灼”之光,犹如晨曦初照,明媚而不可方物,令人难以忘怀。(王建安 摄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