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关羽不弄丢荆州,关张二人应该不会早逝,刘备更不会强行出兵夷陵。

正因为夷陵的惨败,让蜀汉失去争霸天下的资本,诸葛亮也被累死在五丈原。

若时光能够重溯,谁又可保荆州不失?



荆州:兵家必争

在三国时期,荆州是一块非常险要的地方,因为它位于魏蜀吴三国之间,东汉末年的几场大战几乎全是围绕荆州打的。

曹操想占据荆州,是因为通过荆州可以向南攻吴,也可以向西攻蜀,可谓是一举两得。



曹操在从刘琮手中拿下荆州后,立马发动了赤壁之战,他当时的期望便是从荆州南渡长江,一举夺取天下。

遗憾的是,他当时对孙刘联盟评估不足,因为轻敌导致赤壁大败,失去了夺取天下的资本。



可能很多人认为赤壁之战结束后,荆州就落进了刘备手中,成为蜀汉西进益州的踏板。

其实不然,赤壁之战后,东吴则成为荆州名义上的主人。

因为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出力最大,所以在曹操北逃后,孙权直接占据了荆州南郡大部分地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荆州虽然涵盖了现在湖南和湖北两省,横跨长江两岸,但是只有紧邻长江的南郡为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谁占领了南郡,谁就拥有了荆州的话语权。



只不过东吴在后续操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镇守南郡的大将军周瑜在西进益州的时候病死了,再者是孙权北伐曹操也失败了。

这两件事导致东吴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孙权再也无暇应付荆州问题。



正因如此,刘备这才从孙权手中借来了南郡,也就是后世口口相传的“借荆州”。

说是借来的荆州,其实刘备借来的只是南郡而已。

后人之所以称其为借荆州,主要还是因为南郡太重要了,有了南郡就相当于拥有了整座荆州。



既然荆州这么重要,那为什么刘备还会让关羽独守荆州呢?

其实这也是刘备的无奈之举,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太过于弱小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庞统意外战死了!



庞统:凤落益州

庞统一开始并非跟着刘备的,他反而是先受到周瑜的赏识,成为荆州的功曹。

这个官职有点像后世的吏部官员,是专门审核官员功绩的。

因此,庞统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很重要。



虽然当时庞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他依旧非常感激周瑜。

尤其是在周瑜病死的时候,庞统还主动前往迎接,并护送其灵柩回到东吴,期间多次落泪。

根据此时庞统的表现,他可能会一生忠于东吴,并不会投向刘备阵营。

那他又是怎么来到刘备帐下的呢?



这主要还得归功于孙权本人,虽然周瑜看中了庞统的能力,但孙权不知道。

所以在刘备借荆州的时候,孙权便把庞统等一众荆州官员也打包送给了对方。



庞统初来刘备阵营时,自然心生不满,但随着刘备的重用,逐渐成为了西取益州的核心人员。

在进入蜀中之后,庞统展现出超强的大局观。

当刘备还对是否攻取益州犹豫不决时,庞统就开始主张取而代之。



刘备在蜀中兜兜转转数个月,最终还是和刘璋发生冲突,并开始携手马超攻城略地。

在攻打雒城之前,庞统一直陪在刘备左右,为其出谋划策。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攻下益州后,庞统和诸葛亮将共同分担荆州和益州的治理工作。



可惜的是,庞统在攻打雒城的时候被流失射中,英年早逝。

庞统去世后,诸葛亮只能一人承担起益州的治理工作,对荆州的治理也越发变得鞭长莫及。

如果庞统之死是个意外,那么徐庶的离开则是刘备一生的痛……



徐庶:十里桃林

刘备早期因为对战争认知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导致他重用名将而忽略谋士。

比如在夺取荆州之前,虽然他身边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这三位万人敌的历史级猛将,但却鲜见谋士。



刘备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开始出来闯荡,青年时期多次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可年过四十岁却依旧一事无成。

此时的他多次发出感叹,觉得自己能力不弱,又能征善战,为什么就不能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其实,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失败给了他不小的冲击,毕竟吕布都败在了曹操手中,他又能做什么?

很多人说刘备在新野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正是这段相对平静的日子让他得以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缺点。



在思虑良久后,同时又经水镜先生的点拨,刘备这才发现猛将再厉害也只能成为他人打手,而想夺取天下需要的是谋士。

于是,刘备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位谋士——徐庶。

徐庶的出现,让刘备尝到了谋士的好处,因为他再也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左奔右突了。



可惜的是,曹操拿捏了徐庶的孝心,利用他母亲的安危,逼得他不得不离开刘备。

在徐庶离开的时候,刘备心痛难耐,送了一程又一程,望了一村又一村,直到被十里桃林拦住了视线。



见望不到徐庶离去的身影,刘备便命人将桃林砍掉,好让他再看徐庶一眼。

如果徐庶当年不离开,诸葛亮和徐庶搭配也能守住荆州。

其实刘备早年身边还有一位大神,如果他能一直不离不弃,或许刘备能早崛起十几年……



牵招:刎颈之交

我们都知道刘备虽然是刘皇叔,但其实出身贫苦,自幼只能跟着母亲织鞋贩履为生。

其实在东汉末年,即便是最落魄的刘姓宗室,也能进入县学读书识字。

也是这段时期,刘备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至交好友——牵招。



两人都在县学读书,因为性格相投,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惜两人在成年后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刘备选择的是自己打天下,而牵招投身于诸侯。



刚开始,牵招投在袁绍旗下,帮助袁绍成为中原霸主。

后来在官渡之战中助袁绍抵御曹军来袭,可惜袁绍兵败,牵招受到曹操赏识,又转向曹营。

他跟着曹军征战四方,多次立下不世功绩,成为曹操身边的近卫,并最终升至中护军。



牵招做事谨慎,而且非常有大局观,先后帮助曹操平定乌丸和东莱等贼寇。

即便在曹操去世后,牵招依旧受到曹丕的重用,并驻扎在燕云两州,镇守魏国的北方疆土。



后来,牵招又成为雁门太守,为了平定当地叛乱,他亲自教导当地百姓行军作战之法。

同时,他又利用智谋离间敌方势力,使得外敌不战自溃。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雁门关恢复难得的安宁,他也深受到当地百姓拥戴。



后来曹丕去世后,牵招直接被曹叡封为关内侯,成功帮助曹魏大军抵御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如果牵招当初能和刘备一同打天下,或许刘备早就崛起了。

即便在夺取荆州后,只要有牵招在的一天,关羽也不敢目中无人,妄自发动襄樊之战。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刘备更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他错过了牵招,导致蹉跎青年时光,失去了徐庶和庞统,导致诸葛亮分身乏力。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他又一时怒气上头兵败夷陵,使得蜀汉一步步走向灭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