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场刺激的大戏——铁腕总统杜特尔特从“禁毒枭雄”沦为“国际囚徒”,背后藏着多少大国博弈与家族权斗的暗流?
机场凌晨突袭:从香港到海牙的“政治猎杀”
2025年3月11日,刚结束香港菲侨竞选活动的杜特尔特,刚落地马尼拉机场就被7000名警察围堵,警方手持国际刑事法院(ICC)的逮捕令,以“反人类罪”为由将其押上飞往荷兰的包机。
讽刺的是,三天前他还在香港湾仔修顿场馆对2000名侨民高呼:“若因禁毒入狱,我无怨无悔!”
这场抓捕连基本法律程序都省了——菲律宾2019年就退出《罗马规约》,ICC哪来的执法权?连菲宪法专家都集体炮轰“违宪”。
家族权斗:马科斯的“借刀杀人”
这场抓捕本质是菲律宾两大政治家族的“血腥拆伙”,2022年大选时,杜特尔特之女莎拉与小马科斯组成“天作之合”赢下选举,但蜜月期仅维持一年,权力分配不均(莎拉只拿到教育部长职位)、南海政策分歧(亲华VS亲美)彻底撕破脸。
马科斯借ICC这把“国际刀”,既清除政敌又向美国纳投名状——毕竟杜特尔特任内叫停美军基地扩建、主张中菲油气合作,早成美国“印太战略”绊脚石。
全球反应:司法沦为大国棋子
在杜特尔特被被捕后,我国外交部第一时间表态“反对政治化双重标准”,暗批ICC沦为地缘工具,要知道杜特尔特任内推动中菲签署290亿美元基建项目,如今这些合作恐随其倒台搁浅。
而美国则选择沉默拱火,虽未公开表态,但五角大楼被爆提前向菲方提供情报支持,ICC对美军在阿富汗屠杀视而不见,却对杜特尔特穷追猛打,连自家学者都承认这是“选择性执法”。
而东盟无可奈何,只能是集体噤声:多数成员国对“主权干预”保持警惕,唯有新加坡学者点破:“小国领袖在霸权眼里不过是耗材”。
菲律宾撕裂:从街头抗议到军方倒戈
杜特尔特被捕瞬间点燃民愤,马尼拉股市暴跌7%,棉兰老岛30万人上街声援,南部军区30辆装甲车封锁要道,基层警察更是集体暴怒:当年跟着老杜禁毒的特种部队放出狠话“抓他就是打我们脸”!
马科斯紧急给士兵日薪从230比索涨到530(约65元人民币),但民众嘲讽:“大米都120比索一公斤了,涨工资能买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