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域特遣队(MDTF)的“核心力量”,多域效应营(MDEB)主要负责全域感知、非动能打击及跨域协同,支撑陆军从陆地向其他领域投射影响力。本期介绍MDEB中是实现全域感知与非对称压制两大“利刃”部门——扩展范围感知与效应连(ERSE)和太空控制连(SPACE)并对两部门的任务差异和交互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一、“电子战利刃”扩展范围感知与效应连(ERSE)

作为多域效应营(MDEB)的“千里眼”与“电子战利刃”,ERSE连通过高空平台、无人机与电子战系统构建分层感知网络,支持全域侦察、导航干扰及跨域协同打击。ERSE连有几个关键组成部分:高空气球排、无人机排和电子战排。这些部分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高空气球用于高空侦察和通信中继,无人机用于持久监视,电子战排则负责干扰敌方导航和通信系统。


扩展范围感知与效应连(ERSE)主要单位及任务流程

ERSE作战目标实现主要面临一下技术挑战:

高空平台可靠性:高空气球易受天气影响(如台风),需提升抗风能力。

电子干扰效果评估:难以实时判断干扰是否瘫痪敌方系统。

跨域协同延迟:高空数据回传至地面终端存在时间差。

为此可以通过开发抗风型气球与快速部署机制、集成AI算法通过频谱变化实时评估干扰效果和采用低轨卫星(如星链)缩短数据传输延迟等方案解决以上技术挑战。

可见,ERSE连的高空与电子战能力直接决定多域特遣队能否突破其设想中面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

二、“太空利刃”:太空控制连(SPACE)

太空控制连(SPACE)作为多域效应营(MDEB)的“太空利刃”,太空控制连负责电磁侦察、太空效应交付及跨域机动,通过非动能手段瓦解对手卫星通信、导航与侦察能力,支撑联合部队突破A2/AD体系。SPACE连还是唯一未分配给美国太空司令部的陆军太空部队,可直接支持战区作战(如印太司令部)。


太空控制连(SPACE)单位及装备

太空控制连(SPACE)面临以下技术挑战:

卫星通信抗干扰:对手可能采用跳频、扩频等技术规避干扰。

动态战场环境:需快速定位并响应移动中的敌方卫星终端。

法律与伦理争议:干扰行动可能影响民用卫星(如国际通信卫星)。

SPACE连主要通过AI算法实时识别信号特征并调整干扰策略;通过无人机集群或高空气球形成多层干扰屏障;采用窄带定向干扰,减少对第三方的附带影响等方案解决以上挑战。

三、ERSE连与SPACE连的任务差异和交互合作情况


扩展范围感知与效应连(ERSE)与太空控制连(SPACE)任务对比

太空控制连是美军实现太空非对称优势的核心力量,其电磁侦察与干扰能力直接决定多域任务部队(MDTF)能否突破对手A2/AD体系。通过与扩展范围感知与效应连(ERSE)的任务和作战重点进行对比可以发现,SPACE与ERSE连在装备平台、作战层级、协同对象、技术重点和典型作战场景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两个连队通过数据共享与任务分工,实现从战术到战略的全域电磁优势,共同支撑多域任务部队(MDTF)突破敌方防御体系。(来源: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