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小雨你好!首先恭喜你成功专升本上岸。听说你是从护理专业跨考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这样的跨度让很多同学感到惊讶。能不能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决定专升本的契机是什么?

林小雨:谢谢!其实这个决定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压力,也有内心的不甘。我专科读护理是因为家人觉得“好就业”,但大三实习时,每天面对病房里的生离死别,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职业。有天值夜班,我在护士站偷偷写日记被护士长看到,她说:“你这么喜欢文字,为什么不试试转行?”那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后来查资料发现专升本可以跨专业,就咬牙报了汉语言文学。我想,人生总得为自己拼一次,对吧?

记者:备考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林小雨:最大的困难是“自我怀疑”。比如刚开始学《古代文学》时,我连《诗经》的“六义”都背不全,而班上其他同学大多是文科背景。有一次模考我只考了62分,差点崩溃。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死磕教材划重点,第二轮结合网课梳理框架,第三轮用真题查漏补缺。每天6点起床先背30个文学常识,通勤时听名师串讲,睡前再默写一遍当天知识点。工具上推荐大家用日历管理时间,错题本一定要分颜色标记薄弱点(比如红色是高频考点,绿色是易忘细节)。

记者:很多同学担心专升本竞争激烈,你如何看待“内卷”?有什么备考秘诀?

林小雨:与其焦虑,不如把焦虑“具体化”。比如我当时统计过,目标院校的报录比是8:1,我就告诉自己:“不是要考第一名,而是要比80%的人准备得更充分。”我的秘诀有三个:

  1. 精准狙击考纲:别盲目刷题!比如今年《现代汉语》删掉了“方言分区”,新增了“网络用语语法现象”,这些变动直接影响30%的分数。
  2. 组团打怪升级:我和两位考同专业的网友组了学习群,每周日晚上互相抽背、分享押题卷。
  3. 善用碎片时间:把名词解释录成音频,洗衣服、等公交时反复听,亲测记忆效率提升2倍!

记者:备考期间如何调整心态?有没有至暗时刻?

林小雨:考前一个月是我最崩溃的时候。因为疫情,图书馆突然闭馆,我只能在家复习。我爸说:“考不上就赶紧找工作,别瞎折腾。”我躲进卫生间哭了一小时,然后给班主任发了条微信。她回复我:“你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吗?”这句话让我彻底清醒。后来我每天早晨对着镜子喊三遍“我能上岸”,把《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话贴在墙上:“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记者:对正在备考的学弟学妹,你最想强调的是什么?

林小雨:送大家三句肺腑之言:

  1. “完成比完美重要”:不要等单词全部背完才开始做题,不要等笔记做得漂亮才肯复习,专升本是一场“边跑边系鞋带”的冲刺。
  2. “警惕虚假努力”:别用刷10套卷子的成就感欺骗自己,吃透1套真题比囫囵吞枣10套更有用。
  3. “身体是第一生产力”:我见过太多人考前熬夜进医院的,每天保证30分钟运动(推荐跳绳或瑜伽),大脑供氧充足背书更快!

记者:进入本科后有什么新规划?

林小雨:现在我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同时加入了校融媒体中心。专升本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最近在读《乡土中国》,导师说如果我保持年级前10%,可以考虑推荐考研。我想用亲身经历证明:专科生的天花板,从来不是别人定义的。

后记:采访结束时,小雨翻开她的备考笔记本,扉页上用红笔写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句子:“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她的故事,或许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文中人物为化名,应受访者要求隐去具体院校信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