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全红婵而言,竞技体育的“残酷”才刚开始!

世界杯跳水决赛现场,当陈芋汐的名字出现在成绩栏的第一名时,观众的席的欢呼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热烈。



而此时的全红婵则是在教练的怀中,看向那属于自己的成绩——银牌

成绩虽然无法决定她的未来,却实实在在的证实了她要面临的“困境”……



属于冠军的“良性竞争”

自奥运结束之后,中国跳水队迎来了首个大型比赛——世界杯。

同样这也是18岁的全红婵自成年后,首个参加的国际性的赛事。



外界期待她与陈芋汐都能够夺得一个好的成绩,同时也不免为她们的身体状态担心。

要知道在预赛的过程当中,两位国家队的“支柱”都出现了失误。

但这种失误对于两个女孩而言影响并不大,接连拿下了前两名的名额。



与此同时,外界对于全红婵的身材多有微词,甚至声称这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

当然这不可否认,身处发育期的她难免会遇到这些问题,这是每个运动员无法避免的。



于是带着这种担忧,粉丝还是希望她能够延续之前的状态,为冠军而努力。

可是事与愿违,在决赛的现场上,由于第三跳出现了微妙的失误,导致最后以4.95分的差距输给了队友陈芋汐。



人们清楚体重给她带来的“困扰”,而她自己也十分清楚自身的“问题”。

在赛后面对采访的时候,她不再是那个害怕镜头的小女孩,而是大胆的分析问题。

“曾经的感觉可能找不到了,体重涨了,动作确实也会变形,也算是意料之中。”



此时此刻,18岁的她似乎完成了蜕变,镜头中的她显的十分沉稳。

其实对于发育问题,她早在巴黎周期的时候就深有体会。



体重的增长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无足轻重,但对于跳水运动而言却是一种“折磨”。

意味着运动员在跳水的时候,就如同绑着沙袋一般,原本轻松完成的工作,会发生变形迟钝。



甚至就连国家队常见的“水花消失”也会变的艰难。

在奥运周期,她只能通过不断的训练来调整状态,可比赛成绩却不断的下滑。

那种成绩带来的压力、焦虑等众多负面情绪,只能由运动员自己来承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年幼时的她不懂队友的那种痛苦,只有亲身经历才会记忆深刻。

而夺得冠军的陈芋汐,也是从那段艰苦的时间中突出重围。



“瑜亮之争”

每当提及陈芋汐的时候,人们都不免将她与全红婵相比。

但她经历的苦未免就比全红婵要少,虽然两人之间仅仅只相差了一岁。



从年龄上来看,陈芋汐要比全红婵更早的接触“发育期”,而她的不易也从此刻开始。

熟悉跳水运动员的粉丝应该清楚,十二三岁的时候是最容易出成绩的“黄金时期”。



而一旦度过了成年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就会呈现下降趋势。

而加强训练,努力保持身体体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运动员的病痛。



东京奥运周期,她不仅要面临发育带来的负重,同时还要忍受腰伤带来的病痛。

再加上为了备赛不间断的训练,以及队员的冲击,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巴黎赛场之上,她再次遭遇病痛,而生理期也伴随前来。



在抵抗双重压力的同时,她还能在赛场拿下银牌,让人看着既惊喜又心疼。

人们只看到了全红婵的“横空出世”,却忽略了属于陈芋汐的“厚积薄发”。



谁能料到,如今于跳水项目中英姿飒爽的她,竟是从体操转行到跳水的呢?

因为受到父母的培养,在还幼小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接触体操锻炼身体。



在六岁那年,因为成绩突出被选入了跳水项目,一跳就是七年。

13岁被上海队选中,同一年的时间进入国家队,那时的她被冠以“天才”之名。



随后她便迎来了参与世锦赛的资格,谁也没到,选手中年级最小的她竟冲进了决赛。

并且将那个耀眼的金牌拿到了手中,从那以后,她的履历中增添了首个世界冠军。



本以为她会在之后的比赛当中一路高涨,可全红婵的出现却更为“惊艳”。

2020年,一个头发稍显凌乱的女孩出现在跳水台上,人们第一次看见她。

毫无印象的她并没有引起观众的重视,可她的表现却令世界冠军都为之“暗色”。



自那之后,全红婵这个名字开始霸榜,关于她的话题总能火上热搜。

入选国家队,夺得奥运金牌,再加上“水花消失”震惊四座,就连郭晶晶也化身迷妹。



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得她成为“顶流运动员”,一时之间成为“香饽饽”。

与此同时,陈芋汐却接连挫败,东京奥运她失败了,巴黎上摘得银牌的她留下了眼泪。



她也曾为了跳水付出了青春、经历甚至是遭受病痛,可结果却不尽人意。

关于两人的对比在网络上到处都是,人们都说既生瑜何生亮,可两人不仅是队友,更是值得托付的姐妹。



她们之间除了对冠军的争夺之外,还有对彼此之间的友情。

而这次世界杯的夺冠,是对陈芋汐多年努力的见证,同时也是全红婵的“激励”。



运动员之所以受的人尊敬,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最为低谷的时候,扛住压力涅槃重生。

而如今全红婵正在经历队友曾经历过的“痛苦”,相信她能够从逆境中蜕变。



此时的失利或许会成为她未来成功的“垫脚石”,同是也希望陈芋汐也能在职业生涯当中闪闪发光。

结语

竞技的最后虽然争夺的是输赢,但赛场之外,那份精神以及感情是胜于奖牌的颜色。



她们未来也许会成为中国跳水的“中流砥柱”,也许会选择不同的道路,但他们的成绩以及背后付出的汗水,都会弥留在中国体育的历史上。

期待两人能够在之后赛事当中共创佳绩,为祖国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荣誉。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21经济网:《全红婵卫冕巴黎10米台:成为天才的代价》发布时间:2024.8.6
光明网:《世界泳联祝贺陈芋汐获得第15枚世界杯金牌》发布时间:2025.4.6
新民晚报:《奥运·幕后丨陈芋汐启蒙教练:体操界少了一个好苗子,跳水队多了一个奥运冠军》发布时间:2024.8.7
环球网:《体重变化影响发挥?摘银后全红婵回应》发布时间:2025.4.7









揭露了全红婵面临“真实困境”,陈芋汐也曾经历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