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防范涉寄递渠道电信网络诈骗,四川省邮政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收到陌生包裹,请勿随意扫码,做到“不听、不信、不扫码、不转账”。

1.收到来路不明快递时,请先在快递公司官网或购物平台查询自己的快递信息,确认包裹情况。

2.切勿扫描不明快递包裹内的二维码卡片,也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3.务必提高警惕,凡是以快递“刷单”、“做任务”为名要求垫付资金的,都是诈骗;要求使用快递进行现金、黄金寄送的,都是诈骗!

4.重点提醒家中长辈和孩童,提高反诈意识,警惕快递类诈骗。


利用寄递渠道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典型案例


一、刷单返利类诈骗

典型案例:用户收到一个内有“购物节三重好礼”广告的快递,称为反馈老用户,可扫码进群领取奖品。用户进群后,按照对方要求在某平台上充值打榜,并获得数十元小额返利。随后,对方以帮助商家推广为由,诱导用户购买购物卡、储值卡等产品,将兑换密码告诉群内管理员,用于“充值”刷单。

用户充值到一定金额,发现自己无法提现后,对方按要求用户在某短视频APP内开直播完成发红包任务,由群成员进入直播间领取,任务完成后发放的红包以及前期刷单投入可全部提现并获得返利。用户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最终被骗6万余元。



诈骗套路:

第一步,在某些特定时间节点,如“3.15”“购物节”等节日,诈骗分子广泛邮寄领取奖品或红包的广告卡片,吸引受害人扫码进群。

第二步,发放小额红包、礼品等,获取受害人初步信任,随即抛出垫资刷单返利任务,吸引受害人小额充值试水,并给予少量返利,进一步骗取信任。然后诱导受害人大额充值,让其逐步进入刷单陷阱。

第三步,诈骗分子为达到洗钱目的,会以帮助“商家推广”为由,要求受害人通过购买不记名的购物卡、储值卡进行“充值刷单”,或线下取现通过货拉拉、滴滴等方式送至指定地点交给指定人员。

第四步,受害人发现无法提现时,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继续投入资金,直至受害人醒悟。

二、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类诈骗

典型案例:用户接到自称是XX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电话,对方称运输途中将用户的快递遗失,现在对其进行三倍赔付,并给了“赔付中心”的电话。用户通过电话联系到“赔付人员”,进入网站填写信息,后“赔付人员”以验证用户身份为由,让其登录手机银行并向“赔付人员”提供验证码,最终被骗10万余元。



诈骗套路:

第一步,诈骗分子冒充快递公司客服人员,来电称受害人快递被遗失、损坏等,现将对其进行赔付。

第二步,引导受害人进入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信息。

第三步,以身份验证为由,要求受害人进入手机银行操作,并告知验证码信息,通过钓鱼网站将受害人资金转走。


三、虚假扶贫文件类诈骗

典型案例:用户收到快递内加盖“某部委公章”的宣传单,以及一包没有任何生产信息的零食。宣传单声称:“根据XX部门要求,现下达当地各省2024年乡村振兴专项脱贫攻坚扶贫救助金(下发到个人)”。宣传单还称,收到通知的相关人员可通过微信扫二维码申请领取279万元“救助金”,期间需要根据相关指示进行操作,若不配合,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重者后续无法享受任何国家福利政策。某市民对盖有“国家公章”的文件深信不疑,被骗12万元。



诈骗套路:

第一步,诈骗分子伪造红头文件,邮寄快递给受害人,通过伪造公章消除受害人的戒备心理,诱导受害人通过下载App加入事先安排好的诈骗群。

第二步,群里的骗子会安排“托儿”反馈“成功领款”截图,制造“很多人都能成功申领”的假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第三步,骗子要求受害人“缴纳前置费用”以领取“扶贫款”,待受害人转账后,又以账号错误、操作失误等各种理由要求继续转账,致使受害人财产受损。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广大群众若收到可疑包裹,千万不要轻易扫描包裹上的二维码,请保存好快递包装及所有物品,及时拨打110反映情况。

内容来源/四川省邮政管理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