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二九师师长向中央发来电报,请求中央派遣一名干部来担任师政委一职。一二九师原本有一名政委,名叫张浩也是开国元帅林帅的堂兄。张浩是著名的工人领导人之一,在之前和刘伯承多次配合,更是在洛川会议时首创“山地游击战”的策略,这个建议还被毛主席采纳推广到全军。
不过张浩在进行工人运动的时候,头部受过严重的外伤,在勉强治好后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饱受病痛折磨的张浩发作起来头痛难忍,万般无奈下,只能请求中央让他回到延安休养,毛主席在了解张浩的身体情况后也做了同意的批示、
张浩一走,一二九师的政委一职就空出来,刘帅只能把一二九师的师长、政委两个职务一个肩膀挑。对于这位搭档的离开刘帅也是非常不情愿,两人在抗战年代一起经历过风雨,张浩在离开后,刘帅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再加上他的一只眼睛失明,军事、政务的事情都要他一人抓,难免就会力不从心。
在刘帅递交报告的同时,也提出自己对一二九师政委人选的考虑。第一,让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出任政委,第二刘帅担任师政委一职,徐向前接任师长一职。按照刘帅的想法来看,他推荐的徐向前无论是从军事还是政治上,都足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按照刘帅提出的第一个方案,要是由徐向前担任师政委一职,肯定能得到全师上下的认可。徐向前是一二九师的老领导,之前他是红四方面的总指挥,而一二九师则是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整编而成,让他来当师政委一职,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方面肯定能迅速上手。
如果按第二个方案,刘帅在红军时期担任过总参谋长,这次上任政委一职也能游刃有余。所以在刘帅把这两个方案上报后,中央方面就开始进行讨论。周总理认为徐帅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突出,所以比较看好他的第二套方案,不过毛主席在看过这两个方案后却直接全盘否定。
毛主席认为,徐帅的重点工作是在山西,并且还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他暂时也没办法回到一二九师当师长。在一个和山西相邻的山东地区也开始抗战,而徐帅出色的军事才能足以在这里开花结果。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认为刘伯承、徐向前两人都是军事方面的奇才,把两个人放在一个师里是资源浪费,此前刘帅已经把一二九师治理的井井有条,所以他决定把徐向前另外委以重任。很快徐帅就率领一一五师前往冀南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而空出来的一二九师政委,毛主席心里也有了最佳人选,那就是此前在红一军团担任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公。在接任一二九师后,邓公和刘帅两个四川老乡倾力合作,缔造了令世人传唱经久的一对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