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三月十一日,是瑶族的传统节日起春节,是瑶族的春耕纪念节。每逢农历三月十一日,瑶族的朋友们会手持绿叶,敲锣打鼓,举行祭春活动,人们会礼拜山川大地,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今天农历三月十一,记住“吃三样,做一事,忌一事”习俗,风调雨顺万事顺!



一、吃三样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也有每个民族传承的传统美食。

1、粿条

很多人都吃过广东潮汕的粿条,潮汕粿条是以米粉制作的。瑶族的粿条是用糯米粉制作的,制作时候,需要一家人各自分工,一起制作而成,外形有点像糍粑,香脆可口,还可以当作小吃零食。



食材:糯米粉、红糖、白糖、芝麻、食用油



做法:1、把糯米和芝麻分别泡在水里;糯米泡涨后将其捞出来沥干,碾成粉。芝麻泡涨后,将其去壳阴干。2、将糯米粉分成四份,一份搞“熟粉”,其余三份为生粉。3、用凉水将熟粉揣成一小团,捏成一个个拳头大的糍粑,当地人形象称之为“猪仔粑粑”。4、用黄糖做粿条,先架好炼糖的油锅,把黄糖与糯米粉1:3的比例放进锅里煮,待煮到锅里的水干了,黄糖在锅里冒着丝丝甜气,把猪仔粑粑放进糖锅里。5、煮好后,马上趁热舀出来放到待揣的生粉里。6、揣糯米团需要家中男人来做,不光是力气活,还是技术活,这一步骤十分关键。先将趁热舀出来的猪仔粑粑跟少量的生粉揣成一个小团,再逐步添加生粉,使其慢慢变大,直至所有生粉都用完,刚揉好的糯米团须用湿润的帕子将其遮盖住。7、从大糯米团揪下两个拳头大的粉团揉匀,用擀面杖将其擀成一张厚薄均匀的大圆饼,晾在簸箕里,待热量散尽就动手做粿条。8、将大圆饼剪成一条长长的绳索状,以绳头为圆心,将其一圈圈地盘起来,盘成四圈。绳头跟绳尾须遥相呼应,再将其分别与旁边的粿条捏紧,一片粿条就这样成型了。9、将芝麻均匀地洒在粿条上,再从粿条里圈开始揉搓,均匀用力使其慢慢变圆变长,粿条就基本定型了。10、架好油锅,把食用油倒进锅里,起火烧至冒白蒸气,把粿条一片一片整齐地放入油锅里,火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火大了粿条容易炸焦,炸的过程不间断用筷子将粿条之间的缝隙扒开,以免互相粘合在一起,待粿条被炸至橙黄色时就可以出锅了。11、第一片粿条用来敬奉祖先神灵,美味香酥的粿条是人们节日庆典中的上等美食。



2、火熏腊肉

瑶民腌制的腊肉味道美,肉香皮脆,肥而不腻,风味独特,经年不腐,便于保存,制作方法独有,原汁原味,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开胃去寒消食,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食材:五花肉、高度白酒、盐、生抽、老抽、橘皮、冰糖、八角、花椒、香叶、桂皮



做法:1、肥廋相间的上好五花肉,洗净晾干水分,用盐揉搓5分钟。2、腌料入盆,浸泡后将五花肉泡入,用手揉搓相对均匀,放入密封罐内腌制5天。3、阴凉干燥处悬挂风干,大概5天后表面完全干燥,手捏一下内部有柔软感即可。4、烟熏料放入烤盘中,风干好的肉放在烤网上,200度烤30分钟,浓烟滚滚。5、经过烟熏后,表面光亮色泽变深,一闻会有浓郁的烟熏味。6、熏好后冷却,凉透就可以装袋保存,冷藏冷冻均可。7、
食用时大火蒸30-40分钟,整块蒸,蒸好再切片,肥肉晶莹剔透,瘦肉烟香浓郁,好吃极了。



3、糯米白糍

大糯米白糍是瑶族的传统名吃,主要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作工艺是非常精细的,也是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软糯可口,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炸着吃,也可以蒸着吃。



食材:糯米粉、玉米淀粉、牛奶、白糖、食用油、花生、芝麻、白糖、饼干、豆沙、熟面粉



做法:1、把花生芝麻炒熟,用保鲜袋装好,用擀面杖压碎,加砂糖搅拌均匀。2、玉米淀粉加糯米粉、白糖、食用油,牛奶,加一起搅拌到无颗粒状态,过筛到盘里面,开水上锅蒸20分钟左右。3、蒸熟拿出来揉,包好在炒熟的面粉里滚一圈。4、美味好吃糯米糍就完成了。



二、做一事:爱惜粮食

农历三月十一日是起春节,提醒人们开始农耕劳作,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食物,不能随意浪费。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加工成食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无数人的辛勤劳动。所以,要尊重食物,爱惜粮食,不能随意丢弃。



三、忌田地空

农历三月十一是起春节,开始耕种田地,种植五谷的日子,田地不空,象征“土气充盈”,农谚“田空如财空”,即强调务实耕耘。这个时候,要注意及时播种,注意耕耘劳作。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