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我的后半生》时,剧情并没有直接介绍这个已经去世的夫人,只有四个侧面的片段简单的介绍了下静敏。
第一次,丽娜在收拾婆婆的遗物时,孙宝琴要拿走两盒过期的饼干,丽娜不同意,“吃进去看病的钱都比这个贵”,孙宝琴回她:“你婆婆就是太讲究,所以早早的挂到墙上了!”,从这里知道静敏是个讲究人。
第二次,是儿子沈青得知父亲要找新老伴后,心里难受拿出手机里母亲生前的视频。静敏带着多乐在唱戏,温柔婉转,是个有才艺的女人。
第三次,老苟劝沈卓然找新老伴的时候说,有一个教授也是和妻子青梅竹马,但是妻子去世了,还是得找,所以静敏和沈卓然是青梅竹马。
第四次,连亦怜住进沈家后,立马开始夺得主权,把静敏之前置办的四件套都拆了,换上了自己喜欢的,丽娜说婆婆生前最喜欢老粗布的床单,说明静敏是一个注重质感,不太注重外在的人。
在丽娜和孙宝琴的口中我们也断断续续的了解到,静敏一辈子照顾老沈,所以老沈不善于做饭,菜市场更是没进去过。
静敏在剧中的形象很单薄,我们只能拼拼凑凑的想象一个大概,但是她一定是一个很好的人,不然儿子和女儿不会这么怀念她,老沈也不会沉迷伤痛一年之久,不能自拔。
在原著中作者是花了大量笔墨,通过沈卓然的口味介绍了静敏,在原著中叫“淑珍”,是国家成立初期的归侨生,16岁毅然回到祖国,典型的东南亚美人,皮肤并不白皙,是健康的小麦色,圆圆的大眼睛,睫毛长长。性格开朗阳光。
淑珍的成绩十分优秀,好学、谦恭、礼貌、诚实,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女神,她待人是真诚的,在某一段历史里,沈卓然的老师天黑找到他们家,请求庇护,沈卓然很害怕,但是善良的淑珍接待了老师,多年后淑珍去世,老师还送上了花圈。
淑珍是洒脱而勇敢的人,在知道自己生病后,早早的留下了遗书,病情加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她拒绝了一些无意义的抢救,坦然的面对生命的结束,无惧生死,没有遗憾。从容和安详的离开人世间。
淑珍一辈子的最大特点是怕给别人添麻烦,她的第一信条是克己,其次是克己,第三仍然是克己。
淑珍的成长经历,使她的性格独特而不寻常的,作者用到了一个“非同凡响”,她不会去计较除了自尊以外的东西,也从来不找人找关系办事,不会为难别人,更为重要的是,从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是一个多美难能可贵的品质。
前16年国外的生长经历以至于她回国后显得格格不入,她不明白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随便对一个人的恶意会有那么大,但是她从不把无关紧要的事情放在心上。乐于接受常识,一切平淡和普通。这是对生活的一种钝感,对幸福的感知。
淑珍本来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前途,更充实的人生。沈卓然是一个思想丰富的文科生,从小的贫弱,遭遇的不公,让他的习惯的压制了自己,他是怯懦的,善良的,但是又是需要爱的滋润,淑珍就是他的解药。
他没有好的外在条件,但是他会写,用诚挚的,美丽的,说人生说青春,淑珍沦陷在他的书信攻势之下,开启了和沈卓然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夫妻生活,从精神到物质,全方位的服务沈卓然,所以淑珍去世后,沈卓然的生活彻底乱套了。
在原著里面是没有沈黛和丽娜这两个角色的,儿子沈青是远在美国的独子,孤身一人的沈卓然急速的衰老,没有了淑珍,他的半条命也去了。一个穷小子走到了局级,背后的女人付出了多少,我们难以想象。
对淑珍或者说静敏有所了解后,只能说沈卓然是真渣,在原著中,沈卓然是一直心怀愧疚的,模模糊糊的表达了自己其实是有精神出轨的,他对淑珍也隐瞒了一些事情。
人呐,人心难懂!在和连亦怜在一起后,沈卓然甚至感谢淑珍的保佑,但愿豁达的淑珍,在另一个世界放开了这些爱恨情仇。
这就是原著里面描述的静敏,一个很丰富立体的形象,没有人能真正的评价静敏的一生,生活中会有很多“静敏”,只希望大家人活一世先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