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罐子破摔!4月2日,美国执意签署所谓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在中方率先决定对美进行关税反制之后,世界各国纷纷高调宣布“报复美国”,面对如此紧要的关头,美国财政部长却突然对特朗普发出“威胁”。

难道说美国政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中方的反制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

所有人都清楚,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最需要的就是钱,36万亿美元的债务窟窿补不上,政府随时都有停摆的危机,他可不希望自己这次二进宫最终落得一个“光杆司令”的下场。

因此为了搞到钱,他也是用尽了所有手段,无论是所谓的“领土扩张”,还是逼迫乌克兰抓紧停战签署丧权辱国的“矿产协议”,甚至直接背刺欧洲盟友选择站队俄罗斯,都能看出特朗普当下确实是有些“急病乱投医”。



然而从结果来看,自他上台之后推动的一系列政令,别说在国际范围内得不到认可,就连美国国民也是十分失望。

前不久眼看通过与长和的交易能够拿到世界43个重要港口的经营权,马上就拟计划对中国靠港船只进行征收单趟150万美元的“服务费”,结果导致美国航运公司和相关产业集体发声反对,就连美国农民都直言特朗普此举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港口交易受阻后,特朗普政府又开始对教育部门下手,直接诶裁撤美国教育部,将教育压力还给各州,明面上看起来是减轻了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但对美国教育事业的打击不可谓不大,教育界相关人士对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极其不满。

可从特朗普的表态和行动来看,无论是美国民众的看法,还是国际范围内的舆论,对他来说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毕竟到现在为止,他依然认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所有人都应该“无条件服从”。



尤其是这次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中心思想还是通过不平等的关税政策来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困境,他应该清楚会遭受其他国家的反制,只是没想到反制会来的这么迅速和汹涌。

4月4日,针对美国这样的单边霸凌行径,中方12箭齐发,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此后各个国家分别表态要进行反制。



智利总统、澳大利亚总理、以色列制造商、欧洲央行行长、日本经济学者等多方人士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很多都是美国的盟友国,他们都表示美国此举会导致两国经贸关系出现倒退。

如果说国际上的舆论不会让特朗普政府改变已经决定的政策,那么在美国内部,关于美国挑起的这场“关税战争”,同样充斥着反对。



而且最先体现在美国股市,三大指数均在“对等关税”行政令签署第二日出现大幅下跌,创下近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短短两天就蒸发掉5.3万亿美元更是已经表明市场对这项政策给出的反应。

面对一项政令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冲击,美国经济学家纷纷表态“对等关税”带来的结果最终还是由美国消费者埋单,美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必将受到很深的影响。



如果说着这些专家的发声还不算权威,那么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的意见就不得不参考,然而这一次他并没有和特朗普站在一起,并且毫不犹豫发出了“威胁”。

按照美国媒体人蒂芬妮·吕勒的说法,作为专业人士,贝森特觉得对等关税是“荒谬算法”,已经有了辞职的打算,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下行这个锅,他不打算背了。



其实在特朗普决定签署“对等关税”政令的当天,贝森特虽然不认为这项政令能对美国经济起到复苏作用,但还是希望受到影响的国家接受现实“不要报复”,以免导致事态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毕竟作为美国的财政部长,他对特朗普推行“对等关税”的目的以及可能遭受的后果明显看的更为清晰,但他的言论可能并不能受到特朗普的重视。



按照吕勒的爆料,贝森特原本在特朗普政府中的地位就有些尴尬,岗位不低但不受特朗普的待见,因此融不进特朗普的核心圈子,行为有些另类。

可再怎么另类,对经济层面的专业程度,他这个财政部长的建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如果他真的选择辞职,那么想必特朗普很难在这个关键节点找到一位继任者。



虽然吕勒表示贝森特有了辞职的打算,但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特朗普政府会不会挽留,而他的离开之心又是否坚定。

唯一能够肯定的,只要在4月9日“对等关税”正式生效之前,特朗普依然坚持在贸易层面与全世界为敌,那么等待美国的必将是全世界国家的反制,到时候别说振兴美国经济,说不定会将美国再次拉入到一个万劫不复之地,看来在“老年痴呆”这一方面,特朗普与拜登相比,真的能够算得上是半斤八两,不是吗?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2025-04-05《美国“对等关税”招致全球谴责》
台海网2025-04-06《中方打出反制组合拳,有力回击美“对等关税”单边霸凌》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4-05《“算法太荒谬” 美财长被曝难忍特朗普关税政策 打算辞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