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一个31亿元项目公开招标,仅来了3名投标人!而四川华西集团旗下公司已经预中标!


昨天,《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发布《达州市达川区仰天湾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人评标结果公示》,引发热议!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呢?31亿元大项目,为何只吸引到3名投标人呢?


3月13日,招标人(项目业主)——达州市达川空港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发布上述项目招标公告。


据披露,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达川区三里坪街道,新建桥梁一座,长644米,宽41米;城市道路16公里;综合管廊5公里;智慧停车场800个停车位、充电桩;改扩建自行车道及步行道24公里;配套建设供水、供气、供电工程、雨污分流工程以及文化打造等其他配套基础设施,最高投标限价为3102610000元。




4月7日上午9点,该项目正式开标评标。


据《开标记录表》显示,这个超31亿元的大项目,竟然只有3家企业参与竞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3家企业的投标情况。


中诚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和烟建集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均为31亿元,而四川华西集团旗下公司——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的投标报价则为最高投标限价:3102610000元。




昨天下午,该项目发布评标结果公示: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以投资收益率7.40%、综合评标得分91.37排序中标候选人第一名。


31亿元项目,为何仅有3家投标人感兴趣?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该项目是“投资—建设—运营”的合作模式,简称ICO或BOT变体, 是一种常见的项目交付模式,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


而本案明确“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本项目的社会资本后,招标人与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项目。项目公司由项目业主与社会资本按照5%:95%的注册资本出资比例,在达川区辖区范围内注册成立”。


也就是说,中标企业为该项目的投资主体,将承担95%的风险,比如:巨额前期投资、回收周期长、政策变动风险等。


该人士指出,由于该模式具有“长期利益与短期回报”、“公共属性与商业逻辑”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而且此次投资体量巨大,对投标人的综合实力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