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


老年人成短剧“金主”。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太尴尬了,一夜情对象的爸妈竟然是我大学同学,他爸还曾经追求过我。”


“我不在乎你的年龄,也不在乎你的智商,你跟了我,我会对你负责到底。”


“这里是两千万,就当做给你的补偿,我不是随便的人,待会我们就去领证。”

这些听起来很是炸裂的台词,竟然出自近年来爆火的中老年短剧。没错,短剧之风,如今已卷至引发赛道,《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后连续五日霸榜第一,抖音话题量迅速超过20亿;《闪婚50岁》《老炮儿之上阵父子兵》的抖音话题量均超过6亿,其中,《闪婚50岁》累计充值超千万。


与面向年轻人的短剧不同,在这类短剧里,男主从富二代和赘婿变成了头发花白的霸总本人,女主则是人到中年,或被前夫家吸血,或因儿女欠债问题忍辱负重的苦命女,人物伦理关系更为复杂、反转更为激烈、爽点更为密集,如一些老年人所形容:“刚开始看很羞耻,却会越看越上头。”

“夕阳产业才是朝阳产业”这句话,在短剧观众群体的变迁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中老年群体已然成为微短剧受众的主要部分,付费能力更是不容小觑。


▲图/新京报

梳理媒体报道也不难看到,“老年人为短剧充值刷光银行卡”“老人3年斥资3.4万元积蓄充值短剧”等新闻频上热搜,短剧平台利用中老年人广告意识弱,手机操作不熟练的特点,诱导中老年人开通免密支付、自动续费或者跳转支付等功能大肆吸金。

中消协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高频投诉情形中,诱导充值的情况占据大头。无处不在的潜规则下,中老年群体成了微短剧“套娃式吸金”套路的“重灾区”。

这些为中老年人量身定制的霸总甜宠短剧,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狡猾水蛭,精准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随时准备大吸一口。

01

靠拿捏情感诉求走红

老年人成短剧“金主”

微短剧之所以能够精准“拿捏”老年人,在于它巧妙地以“情感代偿”为饵,不动声色间就将中年老人卷入一场隐秘的流量博弈。

在主流影视剧里,中老年人作为主角的作品很少见,情感需求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作为由短视频和网剧嫁接出的新兴娱乐形式,短剧最初也是以年轻观众为主要受众,但正所谓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影响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超过5.7亿,其中,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两者相加为49.4%。

也就是说,中国看短剧的人中,一半以上(大约2.8亿人)是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的用户大约0.7亿人,占全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23.2%,差不多每4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他在农村还是城市,就有一个在刷短剧。

这块庞大的“蛋糕”,让短剧制作方和平台看到了“银发经济”的潜力,各种中老年类型短剧快速崛起,有短剧公司甚至把公司愿景改成了“中老年群体的造梦师”。

为迎合中老年人的喜好,这类短剧通常以中老年逆袭”“黄昏恋甜宠”为主题,主角基本都是为儿女默默付出的年迈父母,为人善良,生活节俭,内容则聚焦于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亲情友情等,中老年人能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代入到角色中去。


以《闪婚五十岁》为例,剧集开场就展现了男女主角各自相亲的场景,女主角李秀芹遭遇了不少奇葩对象,本是公司董事长的江建国为寻“真爱”,假扮成出租车司机,却遭到百般嫌弃,两人各自相亲失败,而后偶遇彼此,很快领证闪婚,理由是希望“有个伴儿相互照应”,正符合中老年人心境。

让人动容的还有一些细节,男女主角路过婚纱店,女主角说起自己没穿过婚纱,也没拍过婚纱照,霸总男主因此坚持要女主角试穿婚纱,补拍婚纱照。这一“圆梦”情节瞬间击中了老年人对陪伴与浪漫的深层渴望,填补了现实生活的空洞。


峰回路转式的剧情,给予中老年人极大的情感吸引,当剧中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内心是熨帖的,这种共鸣成为他们孤寂情感生活的安慰剂和止痛剂,让老年人对短剧产生了信赖和寄托。

而强大的算法技术,又让平台可以精准“捕捉”中老年用户的喜好,自动推送口味相似的短剧。加上竖屏操作简单,剧情直白无需动脑,以及每集1-3分钟契合碎片化时间,甚至可以通过大字体、高对比度界面降低观看门槛,潜移默化中,短剧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生活“调剂品”,而是“必需品”。

就在老年人看得欲罢不能之际,精心设计的付费陷阱悄然张开了獠牙。

02

低价尝鲜到无底深坑

短剧背后的吸血套路

当情感需求被商业化,短剧变成了裹着糖衣的“消费陷阱”。

短剧的精明之处在于,会在每一集的结尾埋下钩子。短剧行业的编剧曾透露微短剧的标准化创作模板:“必须每30秒设置强冲突,所有对话不超过10个字,关键剧情永远留在下集。”

这种刺激多巴胺的“追更模式”激发了“瓜子效应”,让急于知晓剧情发展的中老年观众不停点击“下一集”,而免费集数耗尽之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付费环节。

平台通常会以“1元解锁全集特权”为诱饵,引导老人进行付费。就在老人选择充值的同时,平台会进一步利用中老年人对电子付费的知识盲区,进行续费“无痕化”处理。比如自动开通“默认续费”、“免密快捷支付”等功能,且后续剧集均以原价扣费,或者设置多种付费选项,混淆单集、全剧、平台的概念,一系列的充值设计背后,套路重重。


目前小程序上的微短剧主要有两种收费形式,一种是充值虚拟货币,必须先购买不同平台相对应的虚拟货币,再使用虚拟货币兑换相应的集数或会员。

然而,不少虚拟货币会标明“因政策限制,充值仅限固定金额”,因此只能按照指定的数额购买,并不能自定义充值的数额,而往往兑换单集短剧或包月、包年会员所需的虚拟货币数又与充值指定的数额不对等。这样下来,用户用于购买虚拟货币的数额,总会大于实际购买短剧集数或会员需要的数额。

最重要的是,不同小程序的兑换规则、价格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平台不同短剧收费都有差异,复杂的代币体系计算规则下,老年人成了数学难民,根本理不清楚虚拟币和现金之间的兑换比例,也不了解所需支付的具体价格,只能按照屏幕上的提示要求各种按键,由于虚拟币充值无上限,导致钱去如流水,老年人还被蒙在鼓里。


另一种是直接充值会员,包括周卡、月卡、年卡等。但通过对比市场上几个主流(爱奇艺、优酷、芒果TV)视频软件的会员定价就能发现,很多短剧小程序的收费标准普遍偏高,比如,消费者支付49.9元,可以成为几大长视频软件2个月的会员,在短剧平台上却只能是7天会员,甚至是3天会员。

不但如此,平台规则时刻在变。有老年人刚刚花300多元买了包年会员,结果想看的剧并不包含在包年权益里,只能又重新充值,东花一笔、西花一笔,短剧充值成了“无底洞”。


更阴险的是,平台还会通过弹窗的方式,让中老年人加入微信群、专属对接群,每日大量推送各种短剧链接,一步步将中老年人引入“氪金”的漩涡。

乱象之下,由微短剧引发的各类社会新闻不在少数。

03

沉迷短剧伤财又伤身

短剧行业需重塑风气

不久前,第一财经报道了一位58岁的老人因沉迷短剧,3年间斥资3.4万元,而这些钱原本是他的养老治病积蓄。老人的儿子发现,父亲不仅被拉进了二三十个短剧分享群,还开通了扫脸支付功能,让老人难以察觉实际花费金额,累积下来,仅2024年一年老人就充值了1.6万元。


▲部分账单情况

为了处理退费,老人的儿子选择在全国12315平台投诉,可过程复杂的让人崩溃,不仅涉及几十个小程序,还要一一定位平台和公司,上传凭证说明情况,还因部分小程序改名或找不到踪迹,导致投诉无门,即便投诉成功,退款也寥寥无几,大量的循环往复,最终也只追回了三四千元。

这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和投诉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留言,退费难是普遍现象,当老年人想要退款时,面对的是一串永远占线的客服电话,和打一枪换一个名字的小程序。甚至老年人想要摆脱微短剧的“魔爪”也难,有网友刚刚手动删除父母手机上的上百个小程序,可新的小程序不断涌现,防不胜防。


除了“伤财”问题,短剧的风靡,也给沉迷其中的中老年人带来了健康隐患。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其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34.1%,51%的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部分用户的使用时间甚至超过10小时,主要目的是观看短视频短剧。


过度追剧带来的身心损害不容小觑。一来,从身体层面看,长时间紧盯手机屏幕,眼部肌肉持续紧张,极易引发干眼症、青光眼、视疲劳等眼疾,而且,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刷手机,还会对颈椎、手腕等部位造成损伤。

据《人民日报》报道,60多岁的湖北武汉市民陈阿姨迷上了看短剧,有时看到半夜,为了不影响老伴,陈阿姨就戴上耳机躲在被子里划屏幕,春节期间,陈阿姨突然感到眼睛酸痛,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需要做手术。

二来,从心理层面讲,过度沉迷短剧,会让老人愈发依赖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一些微短剧中所展示的生活方式、虚构权威等,造成老年人放弃现代医学、激化家庭矛盾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当前中老年微短剧市场鱼龙混杂,如何避免其暗藏的隐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广电总局网络试听司已发布《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管理提示》,扭转刻意制造冲突和价值观撕裂的创作倾向;监管部门也将网络微短剧纳入备案管理,并将通过持续的专项治理,加强规范引导。


微短剧可以“适老”,但不能异化成挥向中老年人的“镰刀”,如何给中老年人撑起一片清朗的“追剧”空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毕竟,我们都会老去,谁也不想在未来的某天,被无情贴上算法的价签。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红星新文化《大妈和霸总的爱情短剧,别再“发疯”了》

2.澎湃人物《微短剧付费陷阱套住中老年人》

3.法治日报《解锁全集暗藏猫腻!“上头”微短剧付费连环套调查》

写在最后:安利一个宝藏读书博主

结婚率又创新低了。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数相比2023年下降了约20.5%,同时创下了自1986年有公布统计以来的新低。

对于这个数据,倒也不太意外,毕竟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对婚姻都抱有比较悲观的想法,甚至连恋爱都变得十分谨慎。正所谓:智者不入爱河,建设美丽中国。

其实,这其中有个很大的主要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没钱。

因为不论是恋爱还是结婚,都需要钱呀。哪怕是日常我们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也无不需要money。

夏不绿,不著名作家,出版书籍十余本,售出多部影视版权,用写作丈量生活的尘埃。

去视频号、B站、小红书搜索「夏不绿读书」,关注我,让我们一起用阅读凿开心中的冰海,在阅读这座避难所里,一起做忠于自己的普通读者。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网、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