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为了发展本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招商引资是各地政府都挖坑脑袋、绞尽心思在做的事情,都巴不得有人到自己的辖区来投资,为此而努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优惠条件以及各种支持保障,以赢得投资方的信赖。

我们来看看重庆市璧山区大路街道办事处是怎么做的。据大风新闻、新法治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重庆男子万朝林被璧山区大路街道办招商引资给引去承包鱼塘,夫妻俩苦心经营,结果当地政府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强行将鱼塘拆毁了。

据万朝林妻子殷正兰回忆,2021年8月13日深夜,睡梦中的她突然被一阵狗叫声惊醒,她马上查看鱼塘边的监控,发现有人正在砸监控,以为有人要来偷鱼,马上向大路派出所报警,结果警方反馈说,这是大路街道办的行政行为。



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强行掘开鱼塘堤坝放水。当地村民以及附近沙坪坝、北碚、铜梁的人,闻讯纷纷开车前来鱼塘捞鱼,给万朝林夫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认为与此同时,强拆鱼塘的行为,也给万朝林夫妇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

然而,受到伤害的仅仅是万朝林夫妇吗?显然不是。受到伤害的还有当地的营商环境,更还有璧山区大路街道办的公信力,更还有当地百姓的福祉。而我认为,这些隐形伤害与万朝林夫妇的损失相比,是更加巨大的,而且是很难修复的。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样恶劣的行为,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被曝光后,有此前车之鉴,谁还敢到那里去投资?当地政府将如何取信于人?据悉目前法院判决当地政府违法,赔偿约380万元,但至今没有到位,影响是不是更恶劣?



我注意到,“璧山发布”的情况说明的页面,“争先”二字赫然入目,但却有些讽刺意味。就是这样争先的吗?这样如何能争先呢?这种方式就是违法的方式,而且是当地政府违法。所以,如此争先,必将落后,因为营商环境被破坏了。

如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领导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种说法其实哈耶克早就讲过,在一个讲法治的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透明可预测的特点,能让商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能事先预知和防范风险。

在我国有的地方,营商环境做得很好,投资者越来越多,地方越来越富。有的地方则很不好,政府都靠举债过日子。不好到什么程度?老板笑着来了,哭着走了。来之前,当地政府把他当大爷一样供着,哄着;来之后呢?当地政府是大爷。



有的地方招商引资,对投资者承诺了很多优惠条件,话说得甜蜜蜜,甚至还签了合同、协议之类的保证书,但是商家入驻之后,不能具体落实到位,而收税却很积极,一旦商家拿出要求落实承诺,或在某方面不配合,就想方设法刁难。

总之,商家入驻之后,真金白银投进了,就由主动一方变成了被动一方,从之前的供桌上跌下来,得烧香拜佛,各方打点,疏通关节,祈求高抬贵手。即便各方面其实都是合格的,不存在问题,也有各种方法对付你,总之不怕你不听话。

这种政府违法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应该对主要责任人进行严惩。这种行为,伤害的其实并不仅仅是当地政府的声誉与公信力,也殃及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更长时间内的社会公信力。这对于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