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聊城市积极行动,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创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聊城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让每个孩子在爱的滋养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强劲动能。
一、顶层设计:夯实“教联体”建设根基
“教育并非孤岛,需要各方协同发力。”聊城市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为纲领,创新建立“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三维联动机制。成立由教体、宣传、妇联等多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联合发布《2025年聊城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要点》《深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统筹推进家庭教育资源库共建、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等重点工程,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教联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与丰富的资源支持。
2024年4月,在当时家庭教育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前景下,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室主任孔林秉持着向先进地市学习的态度,积极汲取经验,充分结合聊城市委、市政府“三提三敢”(提标、提速、提能力;敢闯、敢干、敢争先)的工作要求,脚踏实地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调研,为今后的“教联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1.宏观管理层面
调研范围覆盖县(市,区)级教体部门,与各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教联体”政策制定与执行情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学校主体层面
深入各学校,实地考察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获取学校在“教联体”建设中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困境。
3.特色教育与社会支持层面
针对各地“教联体”雏形基地展开调研,了解其建设模式、运行机制与初步成效。助力聊城市莘县建立留守儿童基地的建设,关注特殊群体教育需求,确保“教联体”建设能覆盖每一个孩子,力求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调研学校家长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情况,了解家庭教育现状与家长对教育的期望,系统总结工作思路,精心提炼工作方法,为“教联体”建设的高质量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
二、实践创新:打造全链条育人矩阵
1. 活动育人:构建“四季四阶”活动体系
春季:协助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举办“山东省沿黄9市家庭教育巡回宣讲首场宣讲暨聊城巡讲活动”,活动覆盖东阿县、阳谷县等多个地区,广泛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长教育素养,为“教联体”中的家庭端注入科学教育理念。
夏季: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月,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家校互动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加强家校沟通,让家庭与学校在活动中深度融合,成为“教联体”建设的重要力量。各县(市、区)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为教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助力“教联体”师资队伍建设。
秋季:实施“新生家长护航行动”,建立“1+N”导师制,实现幼一至高一新生家长培训全覆盖,帮助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适应新的学习阶段,确保“教联体”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为学生提供支持。
冬季:由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高唐县教育和体育局协办的“2024年聊城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会”在高唐县春长小学隆重召开。此次活动吸引了 600 余位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6000 多名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200 多位家长走进校园助力孩子成长。此次活动搭建了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的平台,促进了各方的深度合作,为“教联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2. 品牌塑造:打造“水润家和”家庭教育品牌
聊城市充分发挥“教联体”的资源整合与协同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系统性的家庭教育体系,精心设计“水润家和”家庭教育品牌,彰显聊城特色。在这一总领性品牌之下,一场独具水城特色的家庭教育创新实践正在蓬勃展开。各县(市、区)也纷纷打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子品牌,形成“一县区一特色”的生动格局。围绕各品牌开展的系列共育活动,提升了活动层次与影响力。
聊城市茌平区创新打造“家育星火”公益品牌,构建“1+5+N”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以1个区级指导中心为统筹核心,5大特色工作坊(中医育儿、情绪管理、营养膳食、感统训练、亲子阅读)提供精准服务,N 个社区实践基地实现全域覆盖。聊城市冠县则依托“教联体”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冠爱育人”品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三、亮点工程:创新 “教联体” 育人模式
1.警校共建:打造“红纽扣”护学联盟
建立由公安、交警、城管等17部门组成的护学联盟,创新“高峰勤务+护学岗”机制。北顺小学护学岗29年坚守,构建“一校一策”交通保障方案,为“教联体”建设中的学生安全保障提供了成功范例,相关经验获《人民公安报》专题报道。
2. 网络赋能:创建家庭教育直播栏目
聊城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精心打造聊城市“校家社讲堂”。专家讲师团全体成员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不断研究课程、打磨课件,构建了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涵盖全学段的12个主题、40堂课程;剖析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供科学养育策略,解读教育热点问题。每周六上午10点直播,截至目前,已成功直播15节家庭教育公开课,直播在线总人数突破62万,直播累计点赞量突破 355 万人次,成为 “教联体”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线上栏目。即将直播的聊城市“校家社圆桌派”课程体系也已筹备完成,栏目召集了市内最顶级的家庭教育专家,聚焦教育热点话题,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推动“教联体” 建设不断深化,将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
3.协同聚力:打造“教联体”经验交互平台
为引导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各学校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创新实施医教共促、馆校协同、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等举措,构建以学校为圆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的教育共同体,创办《聊城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工作简报》,为“教联体”各方提供了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
4.创优驱动:构建“教联体”建设协作区
聊城市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创优学校遴选活动,在全市范围遴选30所学校为校家社协同育人创优学校,发挥创优学校在区域内的引领作用,构建协作区,促进区域间交流与合作。
5.资源扩容:推动“教联体”资源升级
精品微课的遴选活动丰富了教育资源库,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助力 “教联体” 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成果展作品征集活动,以节目为载体,深度挖掘家庭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强调与家长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借助各方力量,整合多元资源,共同推进教联体框架下教育资源的优化升级 ,全方位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专业支撑:培育高素质育人队伍
1. 实施“双名工程”:聊城市打通市、县、乡、校级的成长体系,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成长路径,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坊”联动机制。在名校长和名师培养方面,积极督促参评人员完成考核任务,并组织参加相关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共有56人通过考核认定,为“教联体”建设提供专业化的师资引领。
2.实施标准化管理措施: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核确保指导师专业水平,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基本功大赛与聊城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成果展,促进了指导师专业成长,汇聚各方专业人才,为 “教联体” 建设提供专业的师资保障,全面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聊城市在“教联体”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政策引领、活动推动、宣传推广、亮点打造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为挖掘“教联体”建设中的经验和典型案例,组织了优秀案例遴选活动,并积极争取机会在省级活动中展示聊城校家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工作成果,得到省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山东《教育周刊》和聊城日报社多次对上述工作进行报道,提升了知名度,让“教联体”建设成果获得更广泛关注。
“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过程,更是多方共育的伟大事业。”这座运河畔的教育名城,正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着独特的水城智慧!
声明
本文来 源于聊城市教体局。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铁扇公主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