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NBA 的版图中,欧洲是一片蕴藏着无限潜力的市场蓝海,宛如一座尚未被充分发掘的商业富矿。这便是 NBA 总裁亚当・萧华在提及计划于欧洲创办新联赛时,频繁提及的重要缘由。
然而,对于萧华而言,还有一个或许更为关键的深层动机。这不仅紧密关联着他所服务的美国和加拿大 30 支球队的老板们的利益,更攸关他所掌舵的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竞技水准最高且商业价值最为突出的篮球联赛的未来走向。
近年来,NBA 赛场风貌日新月异,整体得分显著提升,三分球投射愈发频繁,与此同时,大量国际球员如潮水般涌入联盟。本赛季,约四分之一的 NBA 球员出生于海外,其中,约 58% 的球员来自欧洲。连续六个赛季,甚至极有可能延续至第七个赛季,NBA 的最有价值球员均来自美国本土之外。过去两年,状元秀席位均被法国球员占据。自 2013 年起,在七次选秀大会中,状元均非美国本土球员。回溯至 2010 年,每一届选秀大会上,至少有 10 名国际球员被选中。
萧华期望吸引欧洲篮球联赛的职业球队投身他的新联赛项目。这些海外职业球队,均设有面向 13 岁青少年的 “篮球学院”。NBA 在正式官宣萧华的海外联赛计划时,在新闻稿中明确表示,将 “提供资金支持,全力推动欧洲篮球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涵盖各俱乐部的青训学院”。
显然,萧华迫切渴望与 NBA 的欧洲人才输送通道建立起直接且紧密的联系。
“我认为这是 NBA 最为关切的核心事项之一。” 阿尔巴柏林队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尔科・巴尔迪如此说道。阿尔巴柏林队作为德国的欧洲篮球联赛球队,不仅运营着规模宏大的青训学院,且极有可能成为萧华所构想的欧洲联赛的重要参与者。
巴尔迪进一步阐释道:“给予球员充足的成长时间,这对球队而言益处多多。探寻一种能够助力有潜力的球员充分释放潜能的生态体系,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绝非仅靠 NBA 自身便能完成。因而,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是最为理想的解决路径。”
在欧洲,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模式,尤其是篮球领域,与美国呈现出天壤之别。
在欧洲,孩子们无法像美国同龄人那样参加校队比赛,因为学校层面根本没有篮球队。众多孩子为俱乐部效力,对于那些有望成长为职业球员的优秀苗子而言,他们所属的俱乐部由职业体育组织运营,其训练模式与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业余体育联盟(AAU)大相径庭。在 AAU 模式下,球队训练频次较低,周末往往需要连续进行四到六场比赛。
诸如维克托・文班亚马、卢卡・东契奇、尼古拉・约基奇和扬尼斯・阿德托昆博等篮球巨星,正是在欧洲这种别具一格的青训模式下,精心打磨球技,而后顺利进军 NBA。今年,《运动家》杂志的记者与欧洲一些顶尖篮球学院的负责人展开了深度交流。
这种青训模式在欧洲大地广泛扎根,从法国勃艮第中心风景如画的沙隆 - 索恩镇,到德国洋溢着都市气息的文化中心柏林,从贝尔格莱德的多瑙河畔,再到马德里的历史广场以及炎热的夏季街头,都能清晰看到它的身影。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如此众多海外出生的球员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篮坛。
面对这样一套成效斐然的青训体系,萧华又怎能不期望与之实现直接对接呢?
“欧洲,特别是前南斯拉夫地区在青少年篮球培养方面,尤其是在基本功训练上,相较于美国要领先十倍。” 米什科・拉兹纳托维奇评价道。他曾担任贝尔格莱德职业俱乐部梅加篮球的负责人,如今是约基奇的塞尔维亚籍经纪人,“这便是越来越多欧洲球员能够进军 NBA 的关键原因所在。”
美国拥有 3.3 亿人口,几乎每一所中学都组建有篮球队,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全盘照搬欧洲的青训模式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克里斯・保罗,这位 12 次入选全明星阵容、未来极有希望入选篮球名人堂的传奇球星,正是 AAU 体系孕育出的杰出代表。自 2009 年起,保罗便着手运营自己的青少年篮球项目,如今,他与文班亚马一同效力于马刺队。保罗坦言,欧洲篮球学院球员的生活方式与美国存在巨大差异,难以进行简单复制。
保罗感慨道:“今年和维克托一同征战赛场,深入了解他的童年经历,得知他 14 岁便开启职业篮球生涯,独自生活,这种感觉着实奇妙。我自己也有一个 15 岁的儿子,实在难以想象他小小年纪便独自生活的场景,所以两者的差异不言而喻。”
保罗所执掌的 AAU 球队 CP3 队以及他举办的夏季训练营,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其成功率可与欧洲顶尖篮球学院相媲美。包括犹他爵士队的科林・塞克斯顿和芝加哥公牛队的科比・怀特在内,共有 13 名 NBA 球员曾在保罗的 AAU 球队中历练,此外,还有诸多球星,如杰伦・布伦森和特雷・杨,参加过他的夏季训练营。
保罗透露,他所运营的项目会刻意避开那些一天内需要球员连续参加三四场比赛的锦标赛。他认可欧洲的青训体系极大地加速了海外人才涌入 NBA 的进程,但同时也指出,美国同样存在众多优质的 AAU 项目,能够为美国本土的顶尖球员提供优质的训练机遇。
“许多人对 AAU 模式提出批评,” 保罗说道,“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倘若没有 AAU 巡回赛,我也难以踏入 NBA 的赛场。每个项目的运营方式各具特色,有些球队一天安排的比赛场次过多,将孩子们累得疲惫不堪,完全沦为赚钱的工具。我深感庆幸的是,我的项目始终将孩子们的成长置于核心位置,专注于教学,见证他们一步步成长。”
如同美国的 AAU 项目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欧洲的篮球学院在资金来源、招生对象、学员规模以及成功评判标准等方面,同样各不相同。
不过,大多数欧洲篮球学院的基础训练模式却有着共通之处。这些学院每周安排四到五次训练,每天训练时长约为三小时。前一到一个半小时聚焦于个人技术的雕琢,后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则用于全队的战术磨合与配合训练。所有学员都会系统学习传球技巧、无球跑动策略、空间防守和贴身防守的要领。他们每周安排一场比赛,一般定在周末,部分表现优异的学员可能一周会参加两场比赛,除了参与同年龄段的赛事,还会涉足更高年龄组的竞争。
倘若项目规模较大且资金充裕,学院还会为那些在青年组(18 岁及以下)表现出众,但尚未达到欧洲篮球联赛水准的球员设立 “B 队”。在 B 队,球员们能够在付费观众面前登场比赛,积累实战经验,在相对轻松、没有欧洲顶级联赛巨大压力的环境中不断锤炼自己。
以约基奇、东契奇和文班亚马为例,他们最终都成功跻身欧洲篮球联赛的职业球队。这三位欧洲篮球巨星在踏入 NBA 之前,便已然成长为成熟的职业球员。
“当遇到像约基奇、东契奇这样 15 岁的潜力新星时,如果不注重培养他们的篮球技术和篮球智商,仅仅依靠他们的运动能力和速度,在 NBA 赛场上根本无法立足得分。” 拉兹纳托维奇说道,他目前仍为梅加篮球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这就是为何这个地区的球员技术更为精湛、篮球智商更高的原因。”
“美国的篮球理念侧重于一对一单打,而我们更强调分享球的团队协作精神。” 阿尔贝托・安古洛补充道。他作为西班牙豪门皇家马德里篮球学院的院长,在 12 岁的东契奇于意大利锦标赛上崭露头角时,便果断决定签下这位斯洛文尼亚少年。
安古洛进一步阐述道:“美国篮球理念与欧洲,尤其是皇家马德里所秉持的理念,最大的差异在于,我们并非聚焦于个人,而是将团队置于首位,我们致力于改变球员的思维方式。”
希马尔・奥赫达,曾担任亚特兰大老鹰队的国际球探总监,如今是阿尔巴柏林队的体育总监。他表示,正是这些篮球学院,使得欧洲球员的整体水平逐步赶上了美国球员。
“对此我深信不疑,” 奥赫达说道,“我认可通过个人训练能够有效提升球员能力,但这绝非比团队训练更为重要。团队训练才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才是真正学习如何打比赛的关键所在。”
皇家马德里的整个篮球项目,从欧洲篮球联赛的一线球队到 U13 青训队,均由市值数十亿美元的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出资赞助。此外,皇马还设有足球学院,来自外地的青少年足球和篮球学员,共同居住在同一宿舍,在同一所学校接受教育。对于那些不会西班牙语的学员,俱乐部还贴心配备了私人西班牙语教师,他们在同一食堂用餐,在同一健身房进行体能训练。
安古洛表示,由于足球俱乐部的深度参与,很难精准核算篮球学院的运营成本。皇家马德里篮球学院作为欧洲规模最为庞大的学院之一,拥有 53 到 55 名学员,其中有一部分为外国球员。
法国的篮球学院主要依靠公共资金维持运营。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国际联合会承担着筛选法国顶尖年轻球员的重任。每年,该联合会都会组织试训活动,法国各职业球队的学院院长会亲临试训现场,为自己的项目挑选心仪的球员。
法国的篮球学院规模,普遍小于马德里或巴塞罗那的同类学院(巴塞罗那与皇家马德里的运营和资金模式相近)。位于法国葡萄酒产区、毗邻瑞士边境的埃朗肖莱职业队,培养出了塔博・塞福洛沙、若弗鲁瓦・洛维涅、克林特・卡佩拉、马蒂亚斯・勒索、大卫・米希诺、凯肖恩・乔治和雨果・贝松等多位 NBA 球员,该队的两支球队总计拥有 20 到 22 名学员。
沙隆队每年投入约 50 万欧元(约合 54 万美元)用于运营篮球学院。位于法国另一端的肖莱戈蒂埃学院,培养出了四届最佳防守球员鲁迪・戈贝尔和 2024 年乐透秀蒂贾内・萨劳恩,该学院拥有 19 名学员,预算约为 38 万欧元(约合 41 万美元)。这两家法国俱乐部的学院院长表示,他们主要在法国本土及法国海外领地开展招生工作,不过沙隆队也曾培养出三名来自瑞士的 NBA 球员。
“每个职业俱乐部都必须设立青训学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不得不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沙隆学院院长罗曼・舍诺说道,“这并非最优的商业计划,但却能在营造篮球文化与控制财务成本之间寻找到一种有趣的平衡。我们高度重视技术训练,竭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我的目标是,让从我们学院毕业的球员,都具备扎实精湛的篮球技术,技术就是我们的立院之本。”
文班亚马并未在沙隆或肖莱的学院接受训练。他成长于巴黎郊区的法国职业俱乐部南泰尔 92 附近,青少年时期便在该俱乐部的学院和职业队中接受磨砺,之后又辗转于两支法国联赛球队,最终在 2024 年被圣安东尼奥马刺队选中,成为状元秀。
贝尔格莱德的梅加篮球俱乐部,每年投入约 100 万欧元,用以负担 30 到 35 名从 14 岁起入学学员的费用,资金主要来源于球队收入和企业合作。大部分学员来自贝尔格莱德本地,对于外地学员,俱乐部会为他们安排位于学校和球馆附近的公寓。
约基奇成长于距离贝尔格莱德约两小时车程的地方。17 岁时,拉兹纳托维奇在报纸上留意到约基奇的比赛数据,在一场比赛中,约基奇狂砍 29 分并抢下 26 个篮板。第二周,拉兹纳托维奇再次在报纸上看到约基奇砍下 30 分和 27 个篮板的亮眼数据,于是,他即刻安排当地球探邀请约基奇加入梅加篮球俱乐部,尽管彼时他还从未亲眼看过约基奇打球。
约基奇和兄弟们随后搬到贝尔格莱德的公寓居住,在梅加篮球学院接受系统训练,之后顺利进入职业队。
“我们不希望大个子球员仅仅局限于在篮下站位,他们还必须学会运球和投篮。” 拉兹纳托维奇在介绍梅加篮球俱乐部的教学理念时强调道。
聆听他的描述,仿佛能够真切看到约基奇为丹佛掘金队效力时,抢下防守篮板后迅速发动快攻,或是从三分线一角精准传球,找到另一侧空位队友的精彩场景。迈阿密热火队的尼古拉・约维奇、洛杉矶快船队的伊维察・祖巴茨和奥兰多魔术队的戈加・比塔泽,同样都出自梅加篮球俱乐部。
“他们在相同的篮球理念熏陶下成长,进入职业联赛后,也会继续延续这种风格。” 拉兹纳托维奇说道。
在德国首都柏林,阿尔巴柏林队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篮球学院。
阿尔巴柏林队的工作人员深入柏林的 100 所小学开展篮球推广工作。柏林拥有 340 万人口,每逢周末,他们便在学校组织青少年篮球联赛。职业队密切关注着每一个参与篮球活动的孩子,将篮球知识传授给那些原本只熟悉足球的孩子。当 12 岁左右的孩子成长为青少年,表现优异者会被邀请加入阿尔巴柏林队的篮球学院。学院设有三个年龄组的男女篮球队,总计约有 100 名学员。
整个项目,涵盖青少年联赛、校园推广活动以及篮球学院,运营成本高达 550 万欧元,资金来源于联邦和州政府拨款、企业赞助以及阿尔巴柏林队的篮球收入。
阿尔巴柏林队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巴尔迪表示,该俱乐部已培养出 70 名职业球员,他们有的在欧洲赛场征战,有的则成功登陆 NBA,其中包括现效力于奥兰多魔术队的柏林本地人弗朗茨・瓦格纳和莫里茨・瓦格纳兄弟。
“他们的重要使命之一,不仅在于培养顶尖的篮球运动员,更在于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激发孩子们运动的热情。” 弗朗茨・瓦格纳说道,他 7 岁时便加入了阿尔巴柏林队的青少年联赛,“我弟弟原本只是在上体育课,有人跟他说,你可能会长得很高,要不要来尝试一下篮球?后来我去观看了他的比赛,就这样,我也开启了自己的篮球之旅。”
如今 23 岁的弗朗茨・瓦格纳,场均能够为魔术队贡献约 24 分。他在阿尔巴柏林队的各个级别球队都有过历练,包括职业队。他居住在父母家中,享用着妈妈做的饭菜,在附近的学校就读,同时接受着完整的学院训练。上学前进行个人专项训练,放学后前往市中心的球馆参加团队训练,每周训练四到五次,周末参加一到两场比赛,直至 2019 年前往密歇根大学,度过了两个赛季。
“我大概到 15、16 岁才开始系统学习挡拆战术,但我很早就培养起了空间意识。” 瓦格纳说道。
阿尔巴柏林队的项目高度注重基本功训练、系统训练以及对篮球理念的深度理解。瓦格纳认为,这不仅为他的职业生涯筑牢了根基,相较于一些美国同行,也使他能够更好地适应 NBA 的激烈竞争。
“一旦具备了空间意识,便能深刻领悟挡拆战术的精妙之处。” 瓦格纳说道,“我觉得我们从小便开始学习这些基础且实用的技能,这些技能能够灵活应用到各种比赛场景之中。”
显然,萧华期望下一代 NBA 球员,都能够像瓦格纳、文班亚马、约基奇、东契奇和阿德托昆博在欧洲那样,更早地接触并掌握这些实用技能,为未来的职业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编译自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