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宣称“若我降税,中国会在15分钟内批准TikTok交易”,他还继续吹嘘自己的关税政策,称“协议原本非常接近达成,中国因为关税问题突然改变主意。”这种将关税政策与企业交易强行捆绑的表态,本质上是特朗普政府延续其“极限施压”策略的缩影,但在中美博弈深度化的今天,这种自信背后隐藏着对时代变局的误判与政治操弄的脆弱性。
特朗普的盲目自信源于他对关税工具的路径依赖。从2017年访华签署2535亿美元贸易大单,到2020年对华加征301关税,他始终将关税视为“最美丽的词汇”。这种思维在2025年的“对等关税”政策中达到新高度——对中国输美商品平均加征67%关税,试图通过经济制裁迫使中国在TikTok交易上让步。但现实逻辑却与特朗普的认知相悖。中国对美反制措施迅速且精准:4月4日宣布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同时实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这一组合拳直击美国要害。
稀土作为“工业味精”,广泛应用于F-35战斗机、导弹防御系统等高端装备,而美国有高达87%的稀土加工能力依赖于中国。正如美洲稀土矿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所指出的,中国的反制措施“每一项都精准打击了美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反噬美国自身。美国商会数据显示,对华加征关税导致美国企业年损失约3000亿美元,普通家庭年均多支出2000美元。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本质上是将国内政治矛盾转嫁为国际冲突。
特朗普将TikTok交易与关税捆绑,暴露出他对科技主权博弈的误读。这款拥有1.7亿美国用户的短视频平台,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数字时代的战略资产。中国的审查并非针对个别企业,而是基于《数据安全法》《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框架的必然选择。美国“抱着什么都想要的态度”,试图通过政治化手段掠夺中国科技成果,这种做法难以取信中国。交易的僵局源于双方核心利益的根本冲突。
根据彭博社披露的方案,TikTok美国业务将分拆为独立公司,中国母公司保留19.9%股权。但这一方案仍存在三大隐患:美国政府对数据安全的“莫须有”指控、中国法律对关键技术出口的限制、以及用户隐私保护的双重标准。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任何协议必须符合中国法律,这实际上否定了“政治交易”的可能性。特朗普的自大还源于对国际规则的蔑视。其“对等关税”政策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被国际社会批评为“单边霸凌”。
历史经验表明,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全球贸易战,曾导致世界贸易额暴跌65%。如今,美国试图以“美国优先”重构全球贸易秩序,本质上是霸权衰退期的焦虑表现。这种焦虑在TikTok问题上尤为明显。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强令出售TikTok,却拿不出任何实质证据。
更讽刺的是,美国企业在全球同样面临类似风险:印度、欧盟等国家已开始效仿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审查苹果、谷歌等企业。特朗普的“15分钟自信”,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豪赌。他试图用关税大棒改写国际规则,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在多极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仅凭单边行动重塑世界秩序。当关税成为政治操弄的工具,其破坏力终将反噬施害者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