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规来了!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3月31日,这一天,一个国家标准诞生了:编号GB55038-2025,《住宅项目规范》被公布,今年5月1日实施。

  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多个维度指标,其中有一点: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

  这意味着,施行多年的2.8米层高“建议标准”正式升级为强制性要求,未来的住宅空间即将迎来一场“垂直革命”。

  可能很多人会问,相比于之前执行的2.8米国标,多出来的这“20厘米”,到底会如何影响楼市呢?

  多地已先行试点,3米只是“起步门槛”!

  对于层高,2011年版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住宅层高宜为2.8米。“宜”,是建议性要求,各地在具体执行时,高低略有不同。

  过去三十年,中国住宅层高经历了2.6-2.8米的行业默契。这种“经济适用型”层高,在开发商追求容积率最大化的浪潮中,造就了大量“刚好够用”的居住空间。

  而新规要求的3米层高,看似仅提升20-40厘米,实则是中国房地产从“生存型住房”向“品质型居住”转型的里程碑。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购房者居住体验的“质变”。对于房企而言,在当前艰难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不断提高品质和竞争力,未来势必会带来住宅格局改变。

  事实上,目前全国很多城市或者城区在“国标”的基础上都出台了更高的标准:

  天津,去年新版标准加大了住宅层高,将原标准“住宅层高宜为2.8米”调整为“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0米”,并提高了住宅室内净高要求。

  江苏,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米,三层以上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大于3.6米,带地暖/中央空调的≥3.15米。

  山东,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0米,并且鼓励有条件的项目适度加大空间高度,提高至3.3米以上。

  成都,住宅建筑层高不应低于3米,一般不应高于3.6米,局部超3.6米需折算建筑面积,住宅坡屋顶部分除外。

  层高“长高”!南昌这类房子或将被淘汰

  别小看这20厘米的差距,此次新规具体到南昌市场,可能会有以下两点影响:

  1.新房市场:品质竞争加剧,成本传导或推高房价

  众所周知,南昌现在很多高端定位的楼盘,层高都在3.15米左右,较高的层高,也可以带来好的溢价。

  

  图表为南昌部分项目层高,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新规实施后,开发商需进一步优化设计(如静音楼板、防潮墙体),叠加电梯等设施成本,建筑成本或将上涨。

  有分析师指出,成本压力可能传导至房价,但“舒适度溢价”将成高端项目核心竞争力。

  2.二手房分化加剧:“老破小”面临价值重估

  现有住宅层高普遍为2.8米左右,与新房差距拉大。

  北京、深圳已有房东因层高不足降价百万仍难出手,目前部分“老破小”虽依赖地段优势,但长期看,缺乏电梯、低层高的房源竞争力将下滑。

  总的来看,新规不仅是一纸标准,更将推动南昌楼市向“品质主导”转型。

  产品迭代:高得房率、灵活空间设计(如夹层、开放式布局)或成主流。

  政策协同:与绿色建筑、城市更新等政策叠加,外环区域低标准项目加速淘汰。

  购房逻辑:消费者从“价格敏感”转向“舒适度优先”,具备科技、健康属性的住宅更受青睐

  层高3米,看似只是数字游戏,实则是中国楼市从“量”到“质”转型的缩影。

  新国标层高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加速行业洗牌和市场分化。使得新一代产品在居住体验上更具优势,老旧住宅恐加速贬值,在二手房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幅削弱。

  

  对于房子“长高”20厘米,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畅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