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ris(K叔)

原创首发: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个人微信:kris191605


哈喽,我是K叔。

前几天去住院,测试了24小时眼压,结果非常出乎意料。

首先说视力,经过一年的密集检查治疗,我的左眼矫正视力成功从0.8降到了0.4,哈哈哈,不过目前已经稳定住了,没有再持续下滑,还是挺开心的。


其次说眼压,这次是去检查眼压AB测试的结果,所谓AB测试,就是说不滴眼药水,看看眼压值是否正常。

因为一直无法确定我视力下滑的原因,有医生说是青光眼,有医生说是视神经炎,后来就有医生说,不如别滴眼药水,来反向推断是不是青光眼。

如果没滴眼药水,眼压波动水平处于正常区间,说明不是青光眼;如果眼压结果有问题,说明就是青光眼。

24小时的眼压测试结果显示,没有滴眼药水的这段时间,我的眼压值比滴眼药水还正常!

这就说明,我根本不是青光眼。


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我噗嗤一声笑了,哈哈哈。

第一反应是,果然是去年的那位医生把我们带跑偏了,他因为我们眼压差高就判定为青光眼,所以我即便滴着眼药水,也控制不住视力的下滑。

第二反应是,不是青光眼太好了,这样就不用滴眼药水了,滴完眼药水我的眼睛会特别没神,一看就是生病的眼睛,想到这里,还是抑制不住的开心。

第三个反应是,惊讶,我竟然没有因为医生的误诊而生气,而是觉得,人是有局限性的,我们都在靠直觉和经验来判断,所以出现失误很正常。

我在回家的路上,回想了这次经历,有三个感受想要分享。


第一,人的认知,永远会存在「误诊」的情况

其实,我眼睛的情况在已有案例中特别少见,医生们还把我的眼睛情况放进了案例库进行研究。

这就说明,医生们对我眼睛的判断结果,是基于已有认知,或者是全凭直觉和经验的判断。

而超出认知的部分,因为他们无法掌控,大脑就不自觉走了捷径,做出了有误的判断。


就像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就提到:我们 90% 的决策都是依赖直觉系统完成的。

  • 比如柯达胶卷,曾自信地认为数码相机只是玩具,却在10年后申请了破产保护;

  • 诺基亚的工程师在1996年就造出智能手机原型机,却因为不符合市场需求被雪藏;

  •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早期的计划书被投资人拒绝,理由是“互联网书店不可能打败实体书店”。

回到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前两天,老大说,“爸爸我给你留了一块蛋糕”,我笑着说,“你想让我给你买就直说,这么拐弯抹角的。”

结果K嫂说,蛋糕是她买的,是老大执意要给我留一块,所以忍着没吃。

我当时非常愧疚,脑袋里闪过一句话:人的成见果然是一座大山。

我们总是对既有优势路径进行依赖,却忽视了去验证这个结论到底是否有依据支持。

再遇到这类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哪些经历塑造了我的判断?

如果重来一次,我会改变什么?

当我们学会用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决策,可能会降低认知误诊的情况。


第二,接纳,是认知升级的「黄金分割点」

其实,刚拿到眼压测试的结果时,我也下意识地生过气,但立刻就接纳了,眼睛生病之后,我发现,我对于人生中很多事情都能接纳了。

而接纳,恰巧是认知升级的黄金分割点。

正因为接纳了眼睛生病,我开始研究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能更平和的跟自己对话,还让我能慢下来,去精心研究每一篇文章,每一条视频,每一次产品的升级。

而这种看似的「被迫接纳」,往往能带来认知的跃迁。


突然想到2022年,公司濒临破产,而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我当时把希望寄托在了别人身上。

有一个机构要跟我合作课程,说会把课程营收进行合理分配,我想这些收入一定可以解救公司于水火之中。

于是我开始闭关写课,整整半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结果课程逐字稿交付后,对方突然反悔,当初的分成比例大幅度缩水。

我非常怨恨自己,觉得是自己决策失误,还一度跟对方理论。

后来,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争论无济于事,反而消耗自己的精力。

我开始向内求,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我们永远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

我接纳了被坑的这段经历,开始写晨间日课,开始利用OKR工作法回归内容本质,也是这段经历,我带领团队冲破迷雾,起死回生。

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当现实与认知冲突时,人会本能地选择自我保护。

我当时开始写晨间日课,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我接纳眼睛的问题,研究命运的多种可能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我通过接纳来建立认知缓冲期,继而实现认知的顺利跃迁,这是挫折带给我的智慧之一。

我想,与其对抗现实,不如接纳,然后把它变成向上的梯子。


第三,向前看,是人生难题最好的「解法」

眼睛刚出问题的时候,我经常会翻旧账,如果我当时坚持复查就好了,如果我当时不那么执拗就好了,如果当时......

但这一次又一次的“回望”只会让我陷入巨大的内耗之中。


因为过去的事情我改变不了,反而还会影响我对未来的判断,我每后悔一次过去的决定,就会消耗掉一点对未来的信心。

所以这次测试眼压的时候,我非常放松,还在病房楼道,慢跑五公里,心率竟然达到了130,你看,外部环境不重要,关键在于我如何看待这件事。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在回忆过去时会异常活跃,而规划未来时则会激活更多创新区域。

我对这个结论非常能感同身受,比如我现在在规划未来的内容方向时,就有很多创新:

我打算邀请更多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可以给他们做顿饭,但是他们要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给大家听;

我打算和更多的作者进行连麦,来分享好书,给大家更多精神和心灵的启迪。

说到这里,上次和费勇教授关于《了凡四训》的直播连麦,我做成了一期播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扫码下面的海报,去小宇宙app的「进化圈FM」进行收听,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同时,我强烈建议大家可以建立自己的「认知迭代日志」,记录每个月推翻的认知,这是非常宝贵的成长轨迹。

比如我从原来觉得,我不给产品定高价是因为我有强烈的不配得感,但现在觉得,是内心的良知让我选择了将价格定在行业的平均水平之下,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发生正向的改变。

这就是认知的迭代,也是我们向前看的意义。


走出医院时,我和K嫂说,我们这一生,其实就是在修炼三件事——

承认自己和别人的认知,会出现失误;

接纳因为失误而带来的种种后果,并把它当成认知升级的跳板;

保持向前看的勇气,提升自己的认知迭代能力。


眼压测试需要 24 小时动态观察,我们人生的答案也不在某个瞬间,而在持续校准的过程中。

或许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带着「认知偏差」,但依然不放弃矫正,勇敢前行的人。

我是K叔,感谢大家点赞和在看,明天见!

作者介绍:

K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家有俩娃,一边感性一边理性,能撸铁能养花,还能出方案讲逻辑,哈哈哈。

我是K叔,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创业休学),世界500强央企7年,辞职创业6年,百万粉丝个人成长知识博主,一行DoMore创始人,OKR目标管理专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进化圈社群已有11000+人加入,带领会员从读书、日课、运动三个维度进行提升;108自律行动营、写作变现营、教练特训营等高阶训练营学员突破40000人。

目前在更新的平台有:

#视频号:Kris进化笔记

#视频号:K叔K嫂夫妻创业日常

#公众号:Kris在路上

#公众号:Kris进化笔记

关注我的,不是粉丝,而是朋友!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点一个免费的赞再走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