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眼里,台湾没那么重要!日媒预测美国亚太重心已变

在全球局势快速变化的背景下,美国对台政策的不确定性似乎正在加剧,《联合早报》指出,北京可能会抓住这次机会来测试华盛顿的决心,比如4年内采取行动,让答案变得越来越清晰。

眼看局势越来越不利于自己,台湾决定亮出两张关键底牌,以获得美国的保护,只可惜,事实注定要让其失望了。



1、卖了大哥卖二哥?台联电与美合并

其实,台湾亮出的两张底牌,一个是半导体产业整合计划,一个是经济补贴应对方案。

首先,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半导体行业。近日传出消息,台湾的联华电子企业,有意与美国格罗方德合并。根据半导体行业数据分析,联电目前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份额为5.3%,而与其合并的格罗方德则略逊一筹,占4.9%。若两者联手,其综合市场占有率将超过10%,跃升为全球第二大。

然而,这一看似能增强市场地位的举动,却被岛内视为“卖台”的序曲。业内人士甚至直言“此举不亚于卖了大哥卖二哥”。

我们知道,此前台积电拿出上千亿投资美国,并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建立6座工厂如今二哥联电也步上后尘。有人担忧,对于台湾这样一个相对依赖半导体产业的地区来说,任何供应链的转移都可能意味着竞争力的削弱和经济基础的动摇。此举甚至还会导致人才外流,让台湾在全球半导体版图中的角色逐渐边缘化。

2、讨好美国,台湾有多少底牌可用?

更重要的是,这不过是台湾采取的第一道“讨好措施”。

面对美国对台湾产品征收32%的关税,台湾不仅没有想着反制,反而选择以提供880亿新台币的补贴方案来安抚民众。

不仅如此,台当局思索数日后,再次做出决定:进一步加码投资,电子、石化等产业,全都可以随时投资美国,同时,台湾也列出一串清单,计划从美国购入更多武器。

只是,与台湾每年可能损失的370亿美元相比,这点补贴资金显得“杯水车薪”,更糟糕的是,台当局在面对困难时,居然想的是如何利用财政赤字来掩盖实质问题、如何去堵住民众的嘴巴。难道这样就可以掩耳盗铃,当做问题不存在了吗?

可想而知,台湾的所谓应对解放军的“底牌”,只会一点一点扩大美国的“胃口”,先是台积电,后是联电,再然后是高昂军购清单和投资方案,之后呢?他们还能掏出多少“底牌”?又有多少底牌可以用?



3、解放军4年内采取行动?

事实上,无论是半导体合并还是关税经济打击,台湾都面临着不小的生存挑战。

对此,《联合早报》指出,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北京或许会在4年后采取小规模行动,以此试探美国态度。而一旦美国“保台”承诺动摇,那距离两岸统一,恐怕也就不远了!

比如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的发言,他表示,如果台湾失守将对美国利益造成严重打击,但是,尽管台湾在抵制中国大陆的扩张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并不构成美国的“生死攸关的利益”。

他指出,从明确承诺保卫台湾的角度看来,成本显然超过潜在收益。

科尔比作为对华鹰派成员之一,向来认为中国是美国的首要威胁,而他的立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态度。

要知道,2021年《经济学人》一度将台湾成为全球最危险之地,暗示美国的战略模糊不足以威慑中国。如今美国态度的变化,是否意味着,台湾并不在美国“亚太防御警戒线”之内?



4、台湾压根不在美国防卫警戒线内

所谓“亚太防御警戒线”,其实就是195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的“艾奇逊线”。

这是美国在冷战初期为了防止共产主义扩散而设立的一条战略警戒线,当时主要包括了日本、冲绳、菲律宾等地区,而韩国和台湾则未被列入这条防线。

然而,随着地区局势的变化,美国调整了战略,将韩国纳入了防御圈。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华盛顿的智库一直在审视台湾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但据《日经》报道,史汀生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凯莉·格里埃科指出,她认为日本才是当前美国在亚太地区防御的核心,台湾并不在此防御圈中。

其实,从日媒的报道中不难看出,“弃台论”甚嚣尘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台湾若是仍认不清“中国统一”的现实,最终极有可能面临被“掏空”并被“弃”的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