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病逝后葬在安阳,建国后有人提议平掉,毛主席:留给后人吧。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在安阳探访袁茔碑亭,看到“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几个字,开始跟众人讲述袁世凯的罪恶历史,这时有人提议平掉墓葬,结果却被毛主席制止。
那么,袁世凯为何死后选择安阳作为安葬地,毛主席又为什么要保留一位罪大恶极的犯人墓葬呢?实际上,对于中国近代来说,袁世凯无疑是绕不开的一个角色。
虽然他本人争议十足,但并不妨碍他的历史地位,作为封建帝制的收尾人物,贸然称帝的行动引发全国范围的起义,最后失去列强信任,无奈走向悲剧结尾。
在1916年宣布取消帝制,持续83天的称帝之路同样终结,而这也可以算是袁世凯人生的结局,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后,同年袁世凯就早早离世,年仅57岁。
至于他的安葬地则是放在了河南省最北部的安阳,可袁世凯的老家其实在项城,没有沿袭传统落叶归根反而来到安阳属实让人疑惑,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袁世凯7岁时被过继给叔父。
而且他跟自己的哥哥起了争执,由于母亲病死天津,哥哥不认可他母亲的地位,拒绝让袁世凯母亲入祖坟,两人由此反目成仇,袁世凯发誓再不会回到项城老家。
因此,袁世凯这样一个老传统才没有选择回到家乡,安阳也显得格外突出,毕竟袁世凯作为阅兵大臣在这里主导了1905和1906年的北洋陆军汇演,称得上他最光辉的时刻了。
不过,袁世凯还是棋差一招,年号取消,不算真正的皇帝,所以他的墓葬只能是“袁林”而没办法变成“袁陵”,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对此心生不满,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总归是“林”通“陵”,算是维持了最后的脸面,可我们都知道,袁世凯选择称帝,恶名肯定是背定了,结果这样一座墓葬,本身是为了抬高袁世凯的地位,未免显得不合时宜。
那么,毛主席又为何拒绝提议,选择保留“袁世凯墓葬”呢?实际上,毛主席谋划深远,他想的是袁世凯墓葬留下来要比平掉用处更大,能够让后来者吸取历史教训。
复辟帝制的后果就摆在那里,有心的人自然会好好考虑自己会不会有同样的下场,而且,这也代表了体制的革新进程不可阻挡,袁世凯选择走上历史倒车的路,只能以遗憾结尾。
除此之外,袁世凯墓葬还有本身的建筑学意义,完全仿照清代帝王的墓葬,不论从历史角度还是艺术角度来说,都有存在的意义,至少能够给建筑领域更多的借鉴参考。
更何况袁世凯的墓地受到当时欧美列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还模仿欧美风格,这种设计代表了时代特色,颇有纪念意义,后来者也能够从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毛主席留下墓葬,无疑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毕竟袁世凯1916年复辟,毛主席同样愤怒无比,号召学子起身抗争,而时代不同,思考的东西不同,墓葬留下来确实有更大的历史意义。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