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秋天,杭州某大学图书馆前,陈昊将热腾腾的奶茶塞进女友小雯手里时,不曾想到这场始于青葱校园的恋爱,会在五年后变成全民围观的“金融战役”。

那时他总说:“我的奖学金分你一半”,而小雯低头浅笑的模样,让他觉得银行卡里消失的数字都泛着粉红泡泡。


四年时光如ATM机的吐钞声般规律流逝。陈昊的转账记录记载着这段感情的特殊成长轨迹:从每月800元的生活费,到情人节突然弹出的“闺蜜男友送了LV”的购物车链接,再到毕业时小雯轻飘飘的一句:“我表姐结婚可是拿了88万彩礼”。

2023年春节前夕,当小雯对着视频通话镜头冷笑:“没车没房我怎么回家过年?”时,陈昊父母正颤抖着手将存折里68万的养老钱摆上饭桌。
房产中介公司的签字笔悬在半空,小雯鲜红的美甲敲击着购房合同:“必须只写我一个人的名字,否则......”玻璃窗外春寒料峭,陈昊看着这个曾缩在自己羽绒服里取暖的姑娘,忽然发现她手机屏保不知何时换成了某网红晒钻戒的短视频。

三小时后,他们在4S店完成了戏剧性反转——0首付购车协议上,小雯签名的力度划破了三页纸。
当小雯在朋友圈晒出新车方向盘照片的第七分钟,陈昊发来的贷款明细截图让她的笑容瞬间凝固。

6800元的车贷和4800元的房贷,如同两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这段感情溃烂的内核。

那些曾在深夜发送的“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的语音,此刻成了法庭证据库里冰冷的编号文件。
这场风波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中浮现出光怪陆离的世相:湖南某写字楼里,“婚恋导师”正指导学员如何在撒娇时夹带《赠予协议》话术;

上海外滩的餐厅中,情侣们扫码使用AA制记账小程序的声音此起彼伏;苏州某公证处,准新娘指着《恋爱期间经济往来承诺书》崩溃大哭:“你这和防贼有什么区别?”
老裁缝王师傅至今记得,1985年他推着永久牌自行车接亲时,后座新娘怀里的上海牌缝纫机头巾是如何被风吹落的。

如今他看着手机里“婚前必查对方征信报告”的推送,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困惑。

当某婚恋APP上线“资产验资”功能当日注册量突破百万时,民政局档案室里,那些发黄的结婚证正默默褪去“自愿结婚”四个字的金漆。


故事的最后,陈昊在知乎写下:“我守住了父母的血汗钱,却弄丢了22岁那个敢为爱情孤注一掷的自己。”

而城市的另一角,小雯在删除所有奢侈品牌代购微信后,给五年间的每一笔转账都添加了备注。

深夜的月光照在两人不约而同设置的手机自动记账软件上,跳动的数字仿佛在问:当爱情变成一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博弈,我们该用什么来盛放月光?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