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第一章 商门贵女
贞观六年的长安城,春寒料峭。武士彟府邸的后花园里,一个约莫十二岁的少女正站在梅树下,纤细的手指轻抚过枝头残存的花瓣。她身着素色襦裙,发间只簪一支银钗,却掩不住通身的贵气。
"二小姐,堂少爷又来了。"丫鬟匆匆跑来,声音里带着惊慌。
少女——武家次女则天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与她年龄不符的冷厉。她将手中花瓣碾碎,汁液染红了指尖。"母亲呢?"
"夫人在佛堂,堂少爷带了好些人来,说是要清点家产..."
不等丫鬟说完,武则天已提起裙摆快步向前院走去。转过回廊,远远就听见堂兄武惟良粗犷的声音:"婶母,叔叔既已过世,这家产理应由我们武家男丁接管。您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两个女儿,如何经营得了这偌大家业?"
厅堂内,杨氏面色苍白地坐在主位,手中佛珠几乎要被她捏碎。武惟良身后站着几个膀大腰圆的仆役,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厅中的贵重摆设。
"惟良,你叔父尸骨未寒,你便如此相逼,可还有半点人伦?"杨氏声音颤抖,却仍保持着隋朝宗室女的尊严。
武惟良冷笑:"婶母言重了。侄儿这也是为你们母女着想。您看,这宅子..."
"堂兄好大的威风。"一道清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武则天缓步走入,虽身材未足,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势。"父亲在世时,待你不薄。如今他刚走三月,你便来欺凌寡母孤女,就不怕御史台参你一本?"
武惟良转身,见是武则天,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小丫头片子,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
武则天不慌不忙地走到母亲身旁,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这是父亲临终前留下的遗嘱,上面有三位宰相联名见证。家产七成归母亲与我姐妹所有,余下三成才分给族中子弟。堂兄今日所为,莫非是要抗旨不遵?"
她将"旨"字咬得极重,武惟良脸色顿时变了。武士彟作为开国功臣,遗嘱确实经过朝廷备案,具有律法效力。
"好个伶牙俐齿的丫头!"武惟良咬牙切齿,"你以为有这纸文书就能高枕无忧?咱们走着瞧!"
待武惟良带人离去,杨氏终于支撑不住,泪如雨下。武则天轻轻抱住母亲,眼中却无半点泪意,反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母亲不必忧心,女儿已写信给父亲故交李大人,请他代为照拂。武惟良不敢再来生事。"她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女儿听说,陛下明年可能巡幸洛阳。"
杨氏抬头,不解地看着女儿:"洛阳?那又如何?"
武则天唇角微扬:"洛阳选秀,自古有之。"
杨氏倒吸一口凉气:"媚娘,你才十二岁!"
"父亲常说,我生来就该做人上人。"武则天望向窗外,长安城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商门之女又如何?外祖父是隋朝宗室,我的血统不比任何人低贱。"
杨氏怔怔地看着女儿,忽然觉得这个从小与众不同的孩子,眼中燃烧着她看不懂的火焰。
第二章 惊鸿一瞥
贞观十一年春,洛阳城万人空巷。
"听说圣驾已到洛阳宫了!"
"陛下此次东巡,怕不只是为了视察漕运吧?"
街边茶肆里,几个书生模样的青年低声议论着,不时发出暧昧的笑声。
与此同时,城南一处雅致的宅院内,十四岁的武则天正对镜梳妆。镜中的少女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眉如远山,眼若秋水,唇不点而朱。
"小姐,宫里来人了!"丫鬟慌慌张张跑进来,"说是陛下听闻武家小姐才貌双全,特召入宫觐见!"
武则天手中的玉梳顿了顿,唇角微微上扬。这一天,她已等待多时。
"媚娘!"杨氏冲进房内,脸色煞白,"这...这如何是好?你才十四岁啊!"
武则天从容起身,握住母亲颤抖的双手:"母亲忘了?女儿早已及笄。见天子焉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杨氏望着女儿平静的面容,忽然意识到这个孩子早已不是她能保护的小女儿了。她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这是你外祖母留给我的...你带着它,就当是娘陪在你身边。"
武则天将玉佩贴身收好,转身对镜整了整衣冠。镜中少女一袭浅碧色襦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兰花簪,素雅中透着高贵。
"小姐不打扮得艳丽些吗?"丫鬟小声问道。
武则天轻笑:"满洛阳的美人都在争奇斗艳,我何必与她们相同?"
当武则天踏入洛阳宫时,果然见到殿外已排了数十位盛装打扮的少女,个个浓妆艳抹,珠翠满身。她安静地站在队尾,却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在这花团锦簇中,她的素净反而格外醒目。
"下一个,应国公武士彟之女武氏!"
听到传唤,武则天深吸一口气,挺直腰背走入殿中。她没有像前面那些女子一样娇羞低头,而是大大方方地抬眼望向御座上的男人——大唐天子李世民。
四十一岁的李世民正值壮年,眉宇间既有帝王的威严,又不失儒雅之气。他本已对连日来的选秀感到厌倦,却在看到武则天的瞬间眼前一亮。
"臣女武氏,拜见陛下。"武则天的声音清越如玉磬,行礼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既不卑不亢。
李世民微微倾身:"听闻武爱卿之女通晓诗书,可会背诵《女则》?"
这是有意为难了。《女则》乃长孙皇后所著,长达三十卷,寻常闺秀能知一二便算不错。
武则天不慌不忙:"回陛下,臣女不仅能背诵,还敢斗胆评点其中三处不足。"
殿中顿时一片哗然。敢批评先皇后著作,这女子好大的胆子!
李世民却来了兴趣:"哦?说来听听。"
"其一,《女则》言'女子无才便是德',臣女以为不妥。古有班昭续《汉书》,蔡琰作《胡笳》,才学何曾损女子之德?其二..."
武则天侃侃而谈,言辞犀利却不失恭敬。李世民越听越惊讶,这少女的见识竟远超许多朝中大臣。
"有意思。"李世民抚掌轻笑,"武爱卿教女有方啊。来人,安排武氏入住掖庭宫,待朕细细考察。"
这"考察"二字意味深长,在场宫人无不心领神会。武则天行礼退出时,感受到无数或嫉妒或探究的目光。她知道,从此刻起,自己已踏入那个充满机遇与危险的世界。
第三章 雷霆之夜
入夜,洛阳宫上空乌云密布。
武则天被安排在掖庭宫一处精致的院落里。按照规矩,新入选的秀女需经过严格教导和考察,才能有机会面圣。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晚就有太监来传旨:陛下召武才人侍寝。
"这...这不合规矩啊!"负责教导礼仪的老嬷嬷惊得目瞪口呆,"武才人还未经过完整训练..."
传旨太监压低声音:"陛下说了,就喜欢武才人不拘一格的气度。快些准备吧,圣驾已在路上了。"
武则天坐在妆台前,看着铜镜中宫女们忙碌的身影,心跳如鼓却面不改色。她早料到以自己的出身,不可能按部就班地等待机会。今夜,就是她命运的转折点。
"轰隆——"一声惊雷突然炸响,震得窗棂嗡嗡作响。紧接着,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
"哎呀,这天气..."老嬷嬷话音未落,外面已乱作一团。太监宫女们四处奔走,忙着关窗收帘。
武则天却站起身,径直走向门口。她仰头望向漆黑的天幕,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照亮她平静的面容。
"武才人,快回来!这雷雨太危险了!"宫女惊呼。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李世民竟冒着大雨亲自来了,身后跟着几个狼狈不堪的太监。
"陛下!"众人慌忙跪拜。
李世民摆摆手,目光落在站在廊下的武则天身上。闪电的光芒中,少女亭亭玉立,衣袂飘飘,宛如谪仙。
"武才人不怕雷?"李世民走近问道。
武则天行礼:"回陛下,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臣女何惧之有?"
李世民大笑:"好一个'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来人,备酒,朕要与武才人畅谈一番。"
众人刚要动作,突然一道刺目的闪电直劈而下,紧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殿内一根横梁在雷击中"咔嚓"断裂,直直朝李世民头顶砸来!
"陛下小心!"千钧一发之际,武则天猛地扑上前,用尽全身力气将李世民推开。
"轰!"横梁重重砸在地上,碎木四溅。李世民惊魂未定,却见武则天已迅速爬起,不顾手上被木屑划出的血痕,关切地问道:"陛下可安好?"
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李世民定定地看着眼前这个救了自己一命的少女,心中翻江倒海。
"你..."他刚开口,又是一道闪电劈下,这次直接击中了院中的一棵古柏,树干"咔嚓"断裂,倒下的方向赫然是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