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交叉执行、规范执行工作情况。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在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名单39.42万人次,同比继续下降9个百分点,同时完成信用修复超40万人次,失信名单人数延续了2024年的负增长趋势。
最高法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摄影
黄文俊介绍,交叉执行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执行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近年来执行工作的重点,备受社会关注。推行一年半以来,人民法院通过交叉执行化解了许多重案、难案、骨头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逐步成为执行条线常态化、长效化的日常工作。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近30万件,取得实质进展或化解近15万件,执行到位金额将近1600亿元。”黄文俊透露说,进一步着力案件化解。交叉执行的目的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因此,坚持实效导向,做实案件化解工作。
以最高法院执行局为例,今年1月,专门启动了交叉执行攻坚“双百”涉民生案件暖冬行动,聚焦200件小标的涉民生、涉执信访和带财终本案件,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将交叉执行的效果百分之百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黄文俊表示,进一步强化条线指导。借鉴法答网、案例库在统一法律适用、强化条线指导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归结和整理了交叉执行工作中的关注点、疑惑点,编发交叉执行问答,回应关切,指导实践。第一批解决的问题包括案件发现、追责问责、奖励激励、信访处理、立结案要求、程序衔接等内容。
此外,进一步聚焦案例引领。好案例会说话,是法律适用的“活教材”,今年1月,下发了今年首批(累计第五批)10个先进典型案例和10个追责案例,一方面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倒逼执行规范提升,力争实现“发布一案、教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