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纽约时报》日前抛出一爆炸性大新闻,声称马斯克将在五角大楼“听取美国军方有关潜在对华战争计划的绝密简报”。随后,多方紧急辟谣。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回应称,“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任何潜在战争”。据报道,在宣布一份美军新型战斗机国防合同的记者会上,特朗普回应称,“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任何潜在战争”。《纽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爆料称,美国国防部定于21日向马斯克作简报,内容是美国为可能与中国作战制定的军事计划。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此番火速表态要对华避战,背后有着深层原因。就美国国内经济情况而言,自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美国国内的通胀率大幅攀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普通民众生活成本显著增加,怨声载道。据相关民调显示,高达72%的民众明确表示反对继续升级贸易战。因为贸易战不仅没有给美国带来预期的利益,反而让美国消费者承担了更高的物价,众多依赖中国原材料或市场的美国企业也面临困境,利润下滑,经营艰难。这使得商界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一大票企业不断游说国会,强烈要求缓解对华紧张关系,以维持自身的生意。

从军事成本角度来看,美军的“太平洋威慑计划”一直耗费巨额资金。然而今年,国会对该计划直接削减了预算,航母维护周期也被迫大幅延长到18个月。继续强硬对抗中国,意味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军事部署,但当前美国财政状况难以承受,而且这种做法也得不到国内各方支持。

政治层面,2026年的中期选举近在眼前,特朗普需要争取更多支持。商界的资金与影响力对其竞选至关重要,而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也有助于提升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认可。所以,此时选择“避战”,以经济手段代替军事对抗,是特朗普为自身政治前途考量的策略调整。



特朗普(资料图)

再看菲律宾这边,马科斯上台后,在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曾表示,为了在“印太地区”抗衡中国,菲律宾及其盟友正试图将印度、韩国纳入美澳日菲(SQUAD)“小分队”中 。马科斯妄图通过拉域外力量制衡中国,他在访问澳大利亚等活动中,也多次提及南海问题,试图寻求外部支持。

马科斯政府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对自身在南海非法利益的不切实际幻想,试图借助外部势力给自己壮胆,在南海争端中获取更多好处;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受到美国等外部势力的蛊惑,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地区事务中增加自身影响力。此前,菲律宾还传出计划从印度采购更多导弹等军备,试图加强自身军事力量。不过,印度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印度虽与中国在边境问题上存在一些冲突,但在外交、经济等各领域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印度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东向行动”政策在印太地区发挥作用,而不是轻易加入由他国主导的对抗性框架,以免激化与中国的矛盾,影响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平衡策略。而且,印度也清楚卷入菲律宾与中国的争端对自身并无太多实质利益,还可能破坏自身与中国庞大的经贸合作关系。

中国在面对美国和菲律宾的种种举动时,一直保持坚定立场。对于美国的贸易挑衅,商务部立刻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产品加征对等关税,精准反击,展现出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与能力。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积极推动RCEP的深化整合,巩固在亚太地区的供应链地位,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在舆论上,中国官媒密集发声,揭露美国霸权行径及其衰落趋势,在国际舆论场形成有力反击。对于菲律宾在南海的侵权挑衅,中方明确表达严重关切,坚决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也始终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特朗普(资料图)

中美以及中菲之间的这种博弈,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了广泛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各国不要把经济问题泛安全化,因为一旦冲突升级,全球经济都会遭受重创。在资本市场,半导体等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中美半导体协会不得不宣布重启技术标准对话,以缓解行业焦虑。在地缘政治上,东盟国家宣布建立“数字贸易中立区”,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减少对中美稀土的依赖,试图在这场博弈中谋求更多自主权。

未来,中美关系以及中菲关系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的“避战”表态能否真正缓解中美紧张关系,还有待观察。而马科斯拉拢印度等域外国家制衡中国的企图,大概率难以得逞。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利益,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行,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争端,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