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审查长江和记拟向贝莱德财团出售有关港口资产事,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回应?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此表示,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我想再次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李嘉诚(资料图)
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和记实业(以下简称 “长和”)发布2024年度财报,披露其全球港口业务收入达452.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然而这组亮眼数据背后,一场涉及228亿美元的港口资产抛售风暴,正引发全球商业与地缘政治的双重震荡。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克里斯托瓦尔港贡献显著,这两大港口掌握着全球 6% 海运量的咽喉要道,中国商船通行量占比高达 2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将依法审查这一交易,外交部发言人表态:“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若落入美国资本之手,中国货轮在运河的通行安全将面临潜在威胁。市场监管总局的出手有理有据。根据《反垄断法》第二条,境外垄断行为若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影响,中国有权管辖。此前英伟达收购案的处理已开先例,这一次针对长和的审查同样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交易总价值达1657亿元人民币。此举与香港《大公报》连续三日刊文批评交易“漠视国家利益”、港澳办转发评论呼吁“莫天真,勿糊涂”形成鲜明对比。此次交易的核心争议在于其战略价值。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多次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并施压巴拿马政府,此次交易被质疑为“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布局”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以不点名方式批评“经济胁迫行为”,被外界视为对美方施压的明确回应。此次交易本质是 “国家行为裹挟商业外壳”,长和在谈判中几乎丧失议价权。若执意推进交易,可能面临中国监管反制甚至市场抵制。目前交易暂缓,但尚未彻底终止。两种可能性浮出水面:一是中方通过《反外国制裁法》等工具直接叫停;二是中美重新谈判剥离政治条款,但贝莱德的政府背景让 “纯商业化”难以实现。
这场涉及全球23国43个港口的交易,因触及监管红线,成为中国反垄断史上首个援引《数据安全法》审查的跨国并购案。交易原计划29天完成交割,远低于百亿美元级并购平均145天的周期。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明确表态:“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而国家市监局反垄断二司已启动审查程序,重点核查是否排除限制竞争。若交易涉及执行外部歧视性措施,贝莱德在华1600亿元资管业务可能被冻结。
港口贸易(资料图)
中国监管部门以罕见力度对香港首富李嘉诚家族旗下企业发起阻击。据多方信源证实,国务院国资委已要求所有国有企业暂停与李嘉诚关联企业的新合作,涉及能源、基建、医药等战略领域。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宣布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其中包含巴拿马运河两大关键港口。更令人警惕的是,交易条款涉及4000万条中国货轮航行数据移交,可能被美方用于贸易壁垒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