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有记者提问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最近在拉美声称中国投资是“掠夺性行为”,为当地带来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美方恶意散布虚假信息,目的是挑拨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不会得逞。”郭嘉昆对此表示,中方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开展投资合作,尊重有关国家意愿,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所谓“债务负担”纯属炒作,罔顾事实。
鲁比奥(资料图)
鲁比奥作为美国对华鹰派的代表人物,近年来频频在公开场合放狠话,试图通过强硬姿态给中国施压。然而,这种策略显然低估了中方的底线和耐心。拒绝鲁比奥入境,既是外交上的明确表态,也是对特朗普政府内部混乱决策的一次无声嘲讽。这场博弈,归根结底是实力的较量。特朗普想通过特使谈成三件事,但每件事都踩在中方的红线上。中方拒绝鲁比奥,已经释放了信号:想谈,得拿出真东西,别指望靠嘴皮子占便宜。特使此行,恐怕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带回几句场面话搪塞特朗普。
果然,近日美国方面,派了一名总统特使访问中国。特使名叫戴安斯,是一名参议员。虽然从职位上来看,他的职位层级并不高,但中方从外交礼仪角度考虑,还是以美方总统特使的高规格对他进行了接待。这样,无论双方谈得怎么样,对戴安斯本人而言,此次出访增加了在国际舞台上的曝光度,里子和面子都有了,不至于一无所获。在访问中国的24小时内,戴安斯本人在国际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成为了红人。
戴恩斯(资料图)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在与中方官员的会谈中,戴恩斯不仅未能在贸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还不合时宜地将“芬太尼”问题搬了出来。会谈刚结束,戴恩斯就发帖感谢中方会见美国企业高管,可话锋一转,就提及特朗普要求中国必须管好芬太尼贸易,仿佛这成了贸易谈判的先决条件。同一天,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语气更是强硬,几乎是以威胁的口吻表示芬太尼问题不解决,贸易谈判就别想推进。
戴恩斯将贸易谈判与禁毒挂钩的逻辑,暴露了华盛顿的算计:每拖延一天谈判,美国对华商品平均19.3%的惩罚性关税(彼得森研究所数据)就能多收割一日红利。这种“以人命换筹码”的博弈,在2021年气候谈判与人权议题脱钩时已有先例。但对北京而言,芬太尼议题的让步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若同意全面监控所有潜在前体化学品出口,相当于将价值4700亿美元的中国化工产业(2024年中国海关数据)置于美国监管之下。
戴恩斯这次北京之行,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中方代表团早就摸清了美方的套路,在谈判桌上见招拆招。关于芬太尼管控,戴恩斯一个劲儿地指责中国,却对美国国内的监管漏洞闭口不谈。中方直接甩出数据:《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显示,中国近年来查获大量非法芬太尼,而美国本土制造的芬太尼才是大头。说到底,中美贸易摩擦,是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博弈。美国想通过关税遏制中国发展,但这如意算盘打错了。
美国街头毒品泛滥(资料图)
无论是美国内部社会的深层危机,还是中国在禁毒方面的国际合作意愿,都显示出双方至少在“让毒品远离人民”这个目标上应该有共识。戴恩斯这次来是带着政治任务的,可看起来他似乎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就仓促离开了。中美的关税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芬太尼的真相和治理方法本来是明了的,但在政治博弈的杂音中,依然受到了扭曲。中美在芬太尼和关税问题上的冲突,既是一出政治闹剧,也反映了国际合作在各种利益交织下是多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