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门楼迎新晖

吴江波

有人说,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关于老温江的记忆,既在消失的古城门楼中深锁,也在隽永的青石墙中封藏,更在一代又一代温江人的血脉中流淌。

寻访温江的古城门楼,我们仅能触摸到柳城半边街的那排古城墙。回望温江古城平面图,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建城有着吉祥的希冀。那一门一楼、一街一巷,无不是光阴的故事,无不是历史的回响。

温江古城形似椭圆,坐拥在凤溪河与江安河之间,犹如一只金龟静蹲在两河之心。古城建有五座城门,依次是东门、北门、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城门的命名极为考究,都与温江的人文地理等诸多因素紧密关联。东门面朝东方取名和宁门,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和平繁荣的追求。北门取意《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谓之拱辰门。西门庆丰门顾名思义是为了庆祝获得丰收。大南门正对着文庙,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门。小南门靠近文庙,取名赞元门,有赞赏文元之意。

城间有门,门上有楼,门有美名,楼有楼名。和宁门城楼迎晖楼,拱辰门城楼望京楼,庆丰门城楼来凤楼,文明楼门城楼南熏楼,赞元门城楼万春楼。古人题挂匾额,以表观瞻。



和宁门城楼迎晖楼(图源:温江区人民政府网)

古城内五街七巷,南边的文明门、北边的拱辰门在大南街和北街的两端,直直相互对应。而东边的和宁门和西边的庆丰门则相错一条街。这大概是古人“南北相通,东西不直对”的讲究吧。但至今东大街、西大街连接东西,东巷子、社学巷串联其里,仍然保持着古城当时的城市肌理。

古人常常登楼揽胜,感怀赋诗。每每清晨,他们最爱来到和宁门,登上迎晖楼,或是感慨天朗气清,“天清极万里,气晶薄千寻。海水飞腾际,苍茫捧日心”。或是吟咏温江胜景,“江外朝霞飞,霞外春城古。城外柳浮烟,一楼日初吐”。或是抒发豪情壮志,“往古鱼凫国,登楼欲放歌。壮怀空宇宙,胜气挽江河”。

如今,这座和宁门城楼迎晖楼得以重建,还原了当年的模样。并已活化利用,建成温江文庙迎晖广场。广场很是宽敞,约莫有五个篮球场那么大,还有一个篮球场大的下沉式公共服务区。

迎晖广场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迎晖楼矗立在左端,新建两千平方米的建筑背靠其后,布局有留灯书屋、青少年剧场……在这城市公共空间里,人们可以登楼迎接旭日东升,欣赏霞光满天,可以驻足留灯书屋,悦享书香美好,感知古老与现代的相融、历史与未来的辉映。

和宁门楼迎新晖,千年古城展新颜。温江将不断推动历史文化焕发新活力,让城市记忆延展,让历史文脉赓续。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吴江波(成都市温江区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配图:方志四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