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继批复宜昌市、随州市、黄冈市、孝感市、襄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后,日前湖北省再度批复十堰市、荆州市、鄂州市、咸宁市、荆门市、恩施州、黄石市等7市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目前湖北省已有12个地市州完成规划批复。
严守高质量发展空间底线
耕地保有量、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指标,作为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被列为严守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各地均对这些指标有明确的规定。
在耕地保有量上,到2035年,十堰市、荆州市、鄂州市、咸宁市、荆门市、恩施州、黄石市将分别不低于262.25万亩、1005.74万亩、64.81万亩、244.44万亩、724.65万亩、497.16万亩、152.54万亩;到2035年,7个地市州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将分别不低于7721.62平方千米、1449.85平方千米、344.57平方千米、2796.89平方千米、1052.91平方千米、9870.84平方千米、748.77平方千米。各地规划还对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用水总量等方面作出了规划,明确自然灾害风险、洪涝风险等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洪涝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等管控。
在提升城乡空间品质上,批复要求各市州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
融入全省区域发展格局
各市州规划也紧扣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构建优化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规划中要求保障丹江口库区国家战略水源地安全,守牢秦巴山生态屏障,严格汉江等河湖水域空间管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管理,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与流域综合治理。
荆州市、荆门市耕地保有量大,要强化江汉平原耕地保护,稳定优质耕地布局,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空间,提升粮食和淡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两市均需加强与武汉、襄阳等中心城市及毗邻地区城市协作,共建宜昌—荆州—荆门都市区。
鄂州市是花湖国际机场所在地,要全面支撑武汉都市圈建设,深化武鄂同城化发展,加强与毗邻地区城市协作,引导临空片区与中心城区、葛华片区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协同布局,整体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带动全域城乡融合发展。
恩施州生态环境优越,要守牢武陵山生态屏障,保障三峡库区国家战略水源地安全,维护长江、清江流域生态功能,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管理,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与流域综合治理。
咸宁市需要深度参与武汉都市圈建设,加强与武汉及毗邻地区城市协作,引导人口和产业有序向中心城区、县城集聚,带动小城镇特色发展。黄石市同样需要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全面支撑武汉都市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