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宣传画
联合国军总司令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队面对是的一支以美国及南韩为主,由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十七国组成的军队,甚至日本也秘密派出了扫雷部队和后勤支援。蒋介石本来也想派出3.3万精锐军队参战,但被杜鲁门拒绝了。
在当时的朝鲜战场上,新中国的对手,毫不夸张地说,代表了全世界敌视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力量。但结果是,中国赢了。
板门店协定签字的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巨大轰动。各界人士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鞭炮烟花彻夜不绝。据说,主席的老对手蒋介石仰天长叹,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毛泽东的对手,盟国(美国)说我蒋介石不行,可是他们又怎样呢,我看他们西方国家也是一群蠢猪。他们与中共毛泽东比,从哪方面都无法相比!
作为朝鲜战场上、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1950年11月27日午夜,代表着美军最强战力、最强装备支援、最强自信心的第7师31团“北极熊”团,被装备极端劣势、后勤补给极端恶劣的志愿军第27军整团覆灭,军旗被缴、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被毙。
此为美军历史前所未有的,也是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惟一的、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加强步兵团,并缴获其军旗的光辉范例。
“北极熊旗”,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这么说:
- 我们重新看到了报纸,觉得那些有关朝鲜战场的消息不像是假的……特别是美军总司令表示愿意谈判的消息,更是不能编造的。美国军队也要谈判停战问题,还能说是无敌的吗?……一个当过“旅长”的战犯说,“也许这里面还有问题呢!我不相信美国是‘纸老虎’”。可是,不管怎么不信,朝鲜战争越来越不像我们原先那样想的,美国越弄越不像个真老虎。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越明显,我反而越感到了安心……所方人员在岗台上宣布志愿军取得第五次战役胜利的消息时,不知是哪个犯人听完之后立刻向干部要求到朝鲜去参战。接着有好些人都提出这个要求,还有人立时扯本子写申请书。当然,所方没有接受。我后来不免有些嫉妒地想:这些人既表现了“觉悟”,又实际担不上什么风险,心眼真是不少。我想起那回事,决定这回不能落后于人,不要让他们抢先办了,显得我是跟着学的。正好,这天政府负责人员来巡视,我透过栏杆,看出来人正是在沈阳叫我不要紧张的那位。根据所长陪伴的形势,我断定他必是所长的上级,虽然他并没穿军装。我觉得向这样人拿出我的贡品,是效果更好的。等他巡视到我们监房跟前的时候,我向他深鞠一躬,说道:“请示首长先生,我有件东西,想献给人民政府……”
就这样,抗美援朝,为新中国赢得了来自满清政府末代皇帝、中华民国总统,两个昔日中国寡头的一齐俯首。但是,思考者认为:溥仪和蒋介石的表现,并不是最值得称道的;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数一位原北洋海军军官的表现。
这位军官亲眼见证了北洋舰队从壮大到覆灭,见证了清朝灭亡、民国成立,见证了日本的战败投降,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见证了中国人一往无前地去出兵抗美援朝,去迎战全世界企图绞杀我们这个年幼的新生政权的反动力量!
溥仪、溥杰和载涛
1951年1月,当经过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进汉城以后,这个已是耄耋(mào dié)之年的老人情难自控、老泪纵横。他想起来了57年前的那一场海战,想起他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二期的同学,在甲午海战中高喊“撞沉吉野”、而后壮烈牺牲的邓世昌。于是,当即赋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这个老人就是萨镇冰(1859年3月30日—1952年4月10日)。华夏近代百年浮沉,浪花淘尽英雄。只有他,亲眼见证了中国从沉沦如晚清、到后来艰难如新中国,一步一步地在世界民族之林站了起来。
萨镇冰被称为“中国近代海军第一人”。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出国,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回国后,他先后任“澄庆”炮船大副、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威远”舰任管带、“康济”号练船管带等职。
甲午海战爆发时,萨镇冰未能指挥军舰亲自参加海战。但在第二年(1895年)的威海卫之战打响后,萨镇冰驻守日岛(位于刘公岛东南2000米)、英勇抵抗了11天,直到提督丁汝昌下令才撤回刘公岛。经过了甲午战争,萨镇冰几乎失去了所有战友。
而接下来,清政府赴朝诸军总统叶志超畏敌如虎、弃城而逃,让全体中国人不得不蒙受降敌之辱。而在57年之后,萨镇冰亲眼见证了:同样是在朝鲜,在当年叶志超之辈仓皇溃退、一夜500里遁回鸭绿江的那条老路上,一支全新的中国军队,势如破竹、直取汉京(汉城)!
可想而知,这位为国家执戈奋战了一生的老军人,当时该有多少感慨!在《萨镇冰传》一书中,有这位老军人的另一首诗:
- 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结日阴谋违夙约,援朝义举洽群情。中苏两国临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真的好一个“华裔方兴孰敢轻”!当年,在清政府手中输得一败涂地的国运,今日终于迎来了转机;当年涣散、颓废,从肉体到精神都处于病态的中华民族,一夜之间又挽回了原本就应该属于她的荣耀与尊严!
邓世昌(谥壮节公)像
现在的我们,也许很难真正理解,一位曾经甲午战争屈辱的老军人,听闻朝鲜战场上传来的胜利消息时,心里究竟是何等的快慰!但是,我们应该不难理解,对于新中国,萨镇冰老人会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拥护、去歌颂!
所以,萨镇冰在《一九五一年国庆颂诗》中,是这样写的:中华解放两周年,耕者而今各有田。治匪法严无报警,救邻师壮尽称贤。
后附:关于老军人萨镇冰
萨镇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元老。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的父亲谢葆璋,作为“来远”舰驾驶二副、曾参加过甲午海战,和萨镇冰很熟。冰心曾于1936年3月专门写过一篇名为《记萨镇冰先生》的文章(收录于《冰心散文名篇》一书)。
下面选录几段,从中可看出萨镇冰的治军和为人。
- 萨镇冰先生,永远是我崇拜的对象,从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常常听见父亲说:“中国海军的模范军人,萨镇冰一人而已。”
- 从那时起,我总是注意听受他的一言一行,我所耳闻目见的关于他的一切,无不增加我对他的敬慕。时至今日,虽然有许多儿时敬仰的人物,使我灰心,使我失望,而每一想到他,就保留了我对人类的信心,鼓励了我向上生活的勇气。……萨先生所在的兵舰上,纪律清洁,总是全军之冠。他常常捐款修理公物,常笑对父亲说:“人家做船主,都打金镯子送太太戴,我的金镯子是戴在我的船上。”有一次船上练习打靶,枪炮副不慎,将一尊船边炮的炮膛,划伤一痕。(开空炮时空弹中也装水,以补足火药的分量,弹后的铁孔,应用铁塞的,炮手误用木塞,以致施放时炮弹爆裂,碎弹划破炮膛而出。)炮值二万余元,萨先生自己捐出月饷,分期赔偿。后来事闻于叶祖珪,又传于直隶总督袁世凯,袁立即寄款代偿。所以如今海圻船上有一尊船边炮是袁世凯购换的。……萨先生和他的太太陈夫人,伉俪甚笃。有一次他在烟台卧病,陈夫人从威海卫赶来视疾,被他辞了回去,人都说他不近人情。而自他三十六岁,夫人去世后,就将子女寄养岳家,鳏居终身。人问他为何不续弦,他说:“天下若再有一个女子,和我太太一样的我就娶。”
中国近代海军第一人 萨镇冰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
甲午战争后不久,清政府开始重建北洋海军。萨镇冰奉命择址另建海军学校。经反复论证,他把校址选在了烟台,建立了当时的“水师学堂”。不久后,萨镇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海军第一号人物,总理南北洋海军。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萨镇冰被清政府指令率舰队前往武汉炮轰起义军。当时的革命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他情真意切地向曾经的老师萨镇冰陈明大意。
萨镇冰目睹清政府摇摇欲坠,各省纷纷独立的局面,既不愿为清廷殉葬,也不愿公然易帜加入革命军,对黎元洪回信说:“彼此心照,各尽其职。”
1911年11月,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组阁时,任命萨镇冰为海军大臣。此后的十年,萨镇冰也一直是“中国海军第一人”。1917、1919年两度任海军总长。1919年5月暂代国务总理。其后继任海军总长等职。
1922至1927年,萨镇冰任福建省省长。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萨镇冰挂名为海军部高等顾问。1933年11月,他支持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赞成反蒋抗日的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南洋和后方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
介石撤逃台湾前夕,曾通过李宗仁劝他前往台湾。他坚决推辞,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政府委员等职。
可惜的是,老人没有能够等到板门店签字这天,就于1952年4月10日在福州去世了,享年93岁。
老人家忌日,思考者向萨镇冰以及1840年以来、为反对外辱,争取民族独立而牺牲的诸位先烈叩安,说一句“如今盛世、如您所愿!愿您在天之英灵安息!”